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感动了无数人,电影中,细腻真实的摔跤场景唤起了许多老北京人的回忆。在年过半百的北京人记忆中,摔跤是儿时比较常见的休闲项目之一。在院子里辟出一块地,垫上黄土,两个人便扭在一起,谁被摔倒就算谁输。
其实,摔跤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前,它不仅是军事训练的手段之一,还是表演节目之一。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摔跤技艺不断精进,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竞技运动。摔跤不仅在赛场上颇有人气,还因为开展方便,在民间广受欢迎。
笔者小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吧,头一回见到摔跤手的凛凛雄姿。那时,我家住在原宣武区牛街,每到“古尔邦节”(宰牲节),富庶人家都要宰牛并将鲜肉分成“份肉”,分赠左邻右舍和大家一起过节。记得吴家桥二条西口的“大车周家”那天要宰牛,我就跑去看热闹。在广场的空地上,一头待宰的健壮大黄牛足有五六百斤。准备束缚它的小伙子需要推倒它后再将其四蹄倒攒。可任凭几个小伙子左推右搡这头牛总是岿然不动、就不躺下。这时,一个身穿坎肩下着灯笼裤的壮汉走上前来,双手握住牛的犄角、右腿别在牛前腿处,两膀一用力,就听“咕咚”一声,尘烟起处,黄牛倒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让我看得瞪大了眼睛。
后来才知道他是个会摔跤的练家子。练的正是笔者在后文中所说的中国式摔跤。
清王朝不许“撂私跤”,为什么对那儿网开一面
据72岁的著名跤手白文亮先生介绍,到了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民间的摔跤运动方兴未艾,在北京尤其以牛街地区为甚。然而彼时清王室有规定,全国范围内不准“撂私跤”。那为什么又对牛街网开一面呢?皆因牛街出了“神跤闪德宝”、尹贵宝、闪嘎子等能人,这些人进宫成了皇家的跤手。他们一来护卫大内禁地,二来满足皇帝欣赏跤艺的雅兴,所以官家才对牛街私跤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新中国成立后,牛街的胡同跤场已有几十家之多。若以笔者住家地点为圆心划个500米半径的圆,圈子里自北向南就有:甘家跤场、闪家跤场、钱家跤场、白家跤场和王家跤场。除了后来甘家搬迁至小红庙,其余各家一直兴旺到了“文革”前。作为行内高手的甘三增与四增亦不断回来摔跤。
这里的胡同跤场品位颇高,因为班主和主力有着全国冠军、运动健将的头衔,故而吸引了本市和全国各地跤手纷至沓来。而住在这儿的“跤迷”、“跤粉”在家门口就能看高水平的跤技了。
过去,与牛街胡同跤场齐名的是朝阳门外的于崇福跤场。这个位于朝外南下坡的于家跤场也是每晚灯火通明,聚人不少,因此,也被称为“跤窝子”。于家跤场和牛街的跤场一样,都是摔跤名宿层出不穷之地。
掌门人于崇福初识大名鼎鼎的“铁勾子钱三巴”就在自己的跤场上。年迈的钱三巴爷爷偶然挤在场外观战,被人认出后告诉了于崇福,于敬重老前辈遂趋前以礼相待。于崇福想遇着高人岂可失之交臂!于是谦恭地向钱三巴讨教玩意儿。钱三巴说,您的功夫和绊儿都不错,我就给您说说“跤星儿”吧。自此二人谈文论武甚为莫逆。于崇福得知老人生活拮据又帮其找了份临时工做。后来,钱三巴无常(去世)后,又是于崇福出面出的“埋体”,把钱三巴安葬于常营墓地。
现已古稀之年的前北京中国式摔跤轻量级冠军白文亮先生介绍,中国跤历来倍受群众喜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朝阳门、马甸、西直门、白塔寺、西便门、广外、丰台、通州、门头沟、石景山和房山等地共有100多家民间摔跤场,那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今天的跤坛状况确实冷清了许多,1994年中国式摔跤退出全运会的比赛项目,这项运动就更难逃颓势了。但是作为民族体育项目,它在边疆和京津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依然普及,仍然有不少人孜孜以求不肯放弃。
白文亮就是其中一位。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和改国安等热心人士自掏腰包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牛街摔跤俱乐部”。这些年来,培养出200多名弟子,其中不少人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亲身参加过白文亮摔跤俱乐部成立仪式的北京摔跤名宿韩铁良先生说,在那个盛况空前的庆典上,前来祝贺的全是北京跤界的元老、大腕,整个上演了一出《群英会》!而这些人都是从胡同跤场成长起来的。那次盛典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引领了全市跤坛的复苏,现在仅朝外地区就有日坛公园韩铁良的练跤点,由他和市级冠军王洪昌及名将韩宝贵给年轻人上课。另外,团结湖公园和工人体育馆东门外广场,也有由某餐厅老板孟先生特邀昔日全国冠军李明元先生教授摔跤技术。
沈三、宝三、钱三在天桥三雄鼎立
说起老北京民间跤场的发展,现居牛街的一位跤坛名宿介绍说,清末民初,牛街人沈三(沈有三)经人引见认识了前清善扑营一等扑护手宛八爷(宛永顺),宛帮助沈三在天桥谋得了一块撂地儿卖艺的场地。作为跤手沈三的技艺超群深孚众望,于民国初年连续两次夺得“无差别级”冠军,声名大振。不少穷人家子弟为求生存纷纷向沈三学艺。后来,天桥地界上又相继出现了宝三和钱三,出现了天桥三雄鼎立各不相让的火爆局面。每天都吸引大量本地和外埠观众驻足围观。同时,这些人也把高超的技艺带回乡里,助推了胡同跤场的繁荣。
几百年来的“跤窝子”垫着底,牛街摔跤基础渊源之深旁处无法比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竞技体育项目,北京市在中国式摔跤项目中共评定了九位运动健将,其中牛街就占了3位,分别是钱德仁、王德英和王英华。
说到已故的钱德仁,笔者是很熟悉的,怹是我的老街坊,论着我管他叫三哥。钱德仁也就1.65米高,身材并不壮,就是反应敏捷脑子机灵,自幼酷爱摔跤。上世纪80年代钱德仁从丰台桥梁厂退休后,在枣林街与白广路的十字路口摆了一个修自行车摊。每次路过三哥必招呼我喝碗、聊一会儿……
钱德仁出身于摔跤世家。深谙一巧破千斤之道的钱德仁摔跤风格与众不同,其以泼辣、迅猛、快、稳、狠著称。钱德仁在场上擅长使用“小得合”和从蹬入手演变而成的左搽右打、右搽左打、右搽右打和左搽左打,闪电般的进攻令对手目不暇接。每当钱德仁使出精彩招数时,场下观众掌声、喝彩声连成一片。他还擅长使用揣、崴、踢,尤其是那手“铁勾子”撩上人就没跑。钱德仁获1956年全国工运会最轻量级冠军,1957年全国摔跤锦标赛最轻量级第一名,1958年获第二名,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第五名,被国家体委授予运动健将称号。
工人王英华又瘦又高,可就是这根“竹竿”夺了全国冠军
牛街另一位已故中国式摔跤运动健将是王英华,他是无线电元件五厂工人,后调入宣武体校工作。王英华的岳母与笔者家一墙之隔,常来常往,故此很熟悉,论起来我管他叫二姐夫。40年前,笔者家父无常(去世)安葬时,那里挖掘好2米多深、坑壁笔直斗峭的深坑,往下运送亡人的“埋体”时需要既有力气又有经验者操作。正犯难时,王英华主动站了出来,他站在坑边上俩胳膊发力用两只手薅住包裏亡人遗体的“可番布”炮仗捻,与对面工作人员合作平稳地完成了“埋体”的安放。当我们欲谢谢他时,他却平静地说,这是应该的,是造福两世之人。
王英华1942年出生,自幼生活在高手如林的牛街,自然喜欢摔跤运动,可他幼时身材瘦弱并非练摔跤的材料。然而,性格倔强的王英华却执着追求,遍访名师,刻苦训练,在多位前辈点拨下摔跤技艺与日俱增。王英华于1964年入选北京市摔跤队,从此如鱼得水。李宝如教练为其量身定做技术动作,扬长避短以手法为重点,利用身高臂长的优势,改变以往大拿的“脑切子”为“反挂门切別”,再配以“掏腿”等技术动作,成功率明显提高,常常令对手防不胜防。此后王英华多次参加北京市摔跤比赛。在1965年举行的第二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比赛中,王英华力克群雄获得最轻量级冠军,并通过了国家体委的运动健将认定。至此,王英华名声大振,常出入各个跤场展示交流。后又调入宣武体校摔跤队担任教练员,培养出一批跤坛新秀,其佼佼者有张永寿、刘连发、王洪强、赵春等。
被业内人称为牛街跤场“三剑客”的钱德仁、王德英和王英华,三人中王英华的年龄最小。王英华是在“跤窝子”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在王瑞英、钱德仁、满宝珍等名家指点下,加上自己对摔跤的理解、努力,才技术大进。王英华个子1.85米,又瘦又高,被朋友戏称为“竹竿”。可是这根竹竿愣是在全运会上擎起中国式摔跤的大旗,迎风而立猎猎飘扬。
不幸的是王英华退休以后罹患癌症,并于2003年5月12日病逝。转眼15年过去了,王英华留给我的印象永远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还有的就是他叱咤跤场时那行如闪电、动若强风、机智敏感、帅、快、脆的形象。
19岁的白文亮在全运会上刮起了一股白色旋风
当年笔者为探究老北京胡同跤场的相关情况,专程拜访中国跤名宿白文亮先生及其师兄改国安。白文亮1946年出生在牛街,原第二机床厂工人。出身于摔跤世家的白文亮九岁就开始学习摔跤,他是运动健将钱德仁的得意门生,后又师从名家卜恩富学跤,走遍了全市各个跤场。1964年,白文亮入选北京队,同年获得北京市中国式摔跤比赛轻量级冠军,1965年参加第二届全运会在该项目中再次夺冠。他的跤帅、美、爆、快,神出鬼没,并且少年折桂成名很早。在去河南辅导摔跤期间获过全省第一名,并培养出一批豫籍摔跤运动员。
白文亮从事中国式摔跤几十年来,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不断创新,善使揣、入、小得合、搽、闪、披、踢等技术动作,并且心理素质强,能攻善守。当年有媒体评价在全运会上19岁的年轻选手白文亮抢眼的表现,说他在摔跤场上刮起了一股白色的旋风,足见其少年酬壮志初出茅庐之勇。
对于新时期怎样教学生的问题上,古稀之年的白文亮思维却是蛮前卫的,他说:“我觉得徒弟是不是像我倒不重要,最后不像是神韵上的更像,而在表现形式上却有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专长和特点。”白文亮的弟子、当今跤坛上的新星张东来、张东升等就得益于恩师开明的教学方法。
二爷闪万才虽是书生脸儿,一穿上褡裢立马就变罗成
摔跤褡裢
百年来,北京的中国式摔跤是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线路不断提升。无论你是运动健将还是草根跤手以及普通爱好者,统统都是从胡同跤场上走出来的。小的时候我家斜对过就是汽车行人开的闪家跤场,是个独门大院,空庭广阔,院子中央铺上一层黄土,不分春夏秋冬每天晚上都有好几拨人在灯下摔得不亦乐乎,大家还在一起聊天、交流、切磋技术。本家、闪家的万增、万才、万琪、万君、万成、万杰哥六个,个顶个都是摔跤的好手。尤其是二爷闪万才,那苗条身材书生的脸儿,一旦穿上褡裢(摔跤服)上得场来,立马就活脱是罗成。他摔跤脆、快、爆、帅,赢了都带着股子书卷之气。
那时的夏日傍晚,我们几个孩子手捧着块西瓜坐在台阶上盯着场上的龙争虎斗,看哪个绊子好就跟着大人学嚷:“咳!好活,起来!松手松手,红的得分。”这会子再热的天儿孩子们也不觉得了……
那时在家门口的跤场上,我瞧见青春勃发的运动健将王英华使出拿手绝招“脑切子”。就是一只手揪住对手小袖,另一只手去“切”对手的脖颈,使其重心失衡瞬间跌躺尘埃。王英华还有一手“掏”的绝技,就是见对手失平衡移动时,抄起其膀臂顺势一按一压而取胜。
已故的著名跤手改国安在比赛中,擅使一个叫“穿腿”的招法,他寻机俯下身去用强壮的臂膀穿于对手裆部,借力使力将对手扛起来后使其落地。改国安还会在玩儿高兴时扛着“战利品”在半空中转个圈后,再把人放下。
今年81岁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双德全也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式摔跤界人。双老幼年家贫,总去天桥宝三处“蹭跤”,后投访名师渐成大器。双老的拿手好戏为“穿”和“踢”,在场上动作潇洒自如,应对沉着,瞅准了突然爆发常使对手措手不及。
老人退休后先后白手起家办起了十余家跤场,后在十里河建起了摔跤馆。至今,每年还亲自操持一年一度的北京市老跤友联谊会,事无巨细乐此不疲。
“牛街二王”中的哥哥王洪振,是获得过好几次全国比赛三四名的好手。他身材魁梧、体格健硕,善于使“搽”,就是用手撑住对手腋下,发力将其背负于进攻者后腰后摔下。这个动作王洪振能做得使对手全身离开地面,故常获得3分(满分)。
王洪振的弟弟王洪昌也是跤坛才俊,多次在全市比赛中名列前茅。王洪昌的“脑切子”、“勾子”和“别子”运用绝佳,常令对手猝不及防。
年轻的韩铁良遭遇李宝如大师,一上来竟连抢7分
笔者和韩铁良老先生
仲夏时节,笔者也到朝外三丰里社区看望在业内有“一脚震朝阳”雅号、78岁的韩铁良老先生。他是叫我观赏由其亲自设计、请人加工制作成的彩色褡裢来的。聊天中,说起了中国式摔跤的传承问题,韩老回忆了一件发生于50多年前的往事。
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北京市在东长安街体育场打对抗赛。年轻的韩铁良与跤坛老将李宝如不期而遇。那时李宝如是享誉国内跤坛的大师级人物,李宝如研究出的“抢、攥、登、借、散”战术风靡一时。到场上韩铁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利用身高优势不慌不忙先用“听劲儿”、再用“问劲儿”,瞅准了对方脚下移动之机,便使出自己最拿手的“踢”,赢了首回合,接下来又势如破竹居然连拿6分。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李宝如稳住阵脚后连续反击,最终以13:7胜了韩铁良。这一老一少的精彩表演让全场观众忘情地呐喊、喝彩。这也成为北京摔跤史上的经典一幕。
交谈中看看满头白发的韩老,联想起当年叱咤风云的摔跤健儿都已年逾古稀了,这些人还在自觉地做着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工作。可喜的是一批又一批80至00后有兴趣的年轻跤手,正在接班、研究与发扬咱老北京几百年的好玩意儿。祝愿这些年轻人像被汗水浸透的褡裢一样,戳在哪儿都是永远立着的!
2020年10月28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体育中心体育馆,2020年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渭南举行,本次比赛按十四运中国式摔跤比赛标准进行。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77支代表队的约800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将分别在男子10个组别、女子8个组别中展开激烈角逐。陕西省中国式摔跤队也派出最强阵容出战。
近年来,我省在中国式摔跤项目上取得长足进步,去年7月的二青会上,陕西中国式摔跤队一举夺得3金4银5铜。去年10月的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上,陕西队斩获4金4银5铜的佳绩,同时还获得六个第5名,涌现出巴雅尔、格格日呼、石娟娟、崔凤凤等一批名将。本次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主场作战的陕西健儿将全力出击,力争再创佳绩。
资料: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早在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了古代摔跤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周代把摔跤、射箭和驾车三者列为军事训练项目。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晋代,多在元宵节举行摔跤比赛。唐代多在春秋两季举行比赛,也作为宫廷娱乐的项目。五代时期,摔跤技术强调轻便敏捷 ,名手辈出 ,出现了中国第一部讲摔跤的书--调露子的《角力记》。宋代还出现了女子摔跤。民间有摔跤组织角抵社。这一时期的摔跤比赛分三个回合。
辛亥革命后,摔跤运动在宫廷中日趋衰落,只是在民间流传,并且涌现出比较有名的摔跤名家,如北京的宝善林、魏德海、陈德禄、张文山、沈友三、熊德山、张宝忠、单士俊等;天津的张奎元、张连生、张洪玉、张大力、阎士凤、王海兆等;沈阳的徐俊青;保定的马长春、平敬一、常东升、闫善意、马文奎、尹长禄、马良等;上海、南京的宋振埔、田玉荣;济南的佟顺禄洪连伟及张家口的洪立厚等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式摔跤又获得了新生。1953年,中国式摔跤被列入国家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并举行了全国比赛。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1957年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规则》。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 1 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结实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中国式摔跤只许站着摔,摔倒后就停止,然后重新开始比赛。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三分、两分、一分。如使对方腾空后,迅速地背部着地,而自己仍然站着可得三分;仅使对方躯干着地,而未使对方身体腾空,虽然自己还站着,只能得两分;把对方摔倒,四肢(手或肘或膝)着地得一分;把对方摔倒了,自己也跟着倒下得一分;两人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得一分;如两人同时倒地,分不出上下先后,则判互不得分。比赛时,不许使用伤害对方的动作,不许用拳打,不许用肘、膝或头顶撞对方,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不许压迫对方的咽喉,不许接触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脚可以踢 、弹对方的脚或小腿下部,但不能过高,更不能用脚蹬、踹对方。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背、别、挑、缠、揣、踢、拧、搂、弹、搿、抱腿、跪腿、里勾腿、插闪、勾脚、里刀勾等。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4年第七届全运会取消了该项目。
以下是我拍摄的部分比赛画面,使用宾得K1相机+宾得DFA70-200\2.8镜头、宾得K5-2相机+宾得DFA15-30\2.8镜头,后期采用lightroom cc处理,请您欣赏!
摄影师简介:宋渭涛,笔名骊泉,陕西临潼人,中共党员,经济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陕西渭南市副首席代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人民摄影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渭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希帕图片社签约摄影师,IC photo(图虫)签约摄影师,摄影作品和文章多次发表于《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杂志、《人民摄影报》、《中国金融工运》、《中国城乡金融报》、《照相机》杂志、《渭南日报》、《华商报》等报刊杂志网络,著有《Lightroom CC 入门与应用技巧》,供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渭南分行。
相关问答
1994年 山东省运会 比赛 项目有哪些?(一)青少年组:田径、游泳(跳水)、举重、国际式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女子拳击)、体操(蹦床、艺术体操)、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射击、射箭、自...
《 摔跤 吧爸爸》里面的故事是真实的吗?谢邀。电影里的故事是真实的。宝莱坞男星AamirKhan(阿米尔·汗)在片中饰演的MahavirSinghPhogat在印度确有其人,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非常好的朋友。Maha...
wwe谁的力气最大?...巅峰期的马克亨利很强,虽然强,但碍于他的黑人身份,马克亨利绝大多数时候是跟大秀哥、巨人塔里、卡恩这些老将一样,沦为了升级包,何谓升级包?就是给后生让...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1.有这样一组抓拍 摔跤 行人的照...[最佳回答]有人说吗1
张玉萍在武术 比赛 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早在1936年,该院武术专业创始人张文广教授曾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的武术表演,中华武术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体育形态语言轰动过奥林匹克体...
奥林匹克运动会都有哪些 比赛 项目 - 183****1373 的回答 - 懂得摔跤、...其中,有些项目没有分项,分项最多的是水上项目,包括了游泳、花样游泳、水球和跳水4个分项。田径虽然没有分项,却有46个小项,其中男子24个...
2021全运会江西金牌得主是哪六位?2021全运会江西选手共获得2金5银5铜共12枚奖牌,分别是:邓佳琪(2008年,南昌安义),跳水U14组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程玉洁(2005年9月22日,江西景德镇)...2021...
田径队的田玉梅是哪里人LS的连王军霞都忘了说中国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总共赢得过5金、3银、5铜朱建华1984年夺得男子跳高铜牌,这是中国田径的第一块奥运奖牌李梅素1988年获...
ufc年龄最小的选手?黄飞儿综合格斗(MMA)运动员黄飞儿,女,1994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毕业于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现为综合格斗(MMA)运动员,所属运动队为成都金盾特镖国际俱乐部...
【人们常说奥运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这这句话怎样理解?】作业帮[回答]各个国家一起来比赛,你来我往的肯定有交流,有交流,慢慢就混熟了,自然就友谊了.本来很久以前奥运会开办的时候是不许打仗的,貌似是顾拜旦定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