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大河
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大地,自南向北流淌着三条大河——鄂毕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其中水量最大的就是叶尼塞河。它发源于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山地,有两条源流:大叶尼塞河和小叶尼塞河,两河在克孜勒附近汇合后称叶尼塞河。大叶尼塞河源于东萨彦岭的喀拉布鲁克湖,小叶尼塞河源于唐努乌拉山脉,比大叶尼塞河短些。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最后注入喀拉海的叶尼塞湾,以大叶尼塞河为源头,全长4086千米,是西伯利亚仅次于鄂毕河的第二长河。叶尼塞河沿途纳入大小支流2000余条,构成庞大的水系,流域面积260万平方千米,是西伯利亚流域面积第二大河,仅次于鄂毕河;流域包括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图瓦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布里亚特共和国及蒙古国一部分。
叶尼塞河的上游从克孜勒到阿巴坎为上游,长475米;中游到安加拉河口的列索西比尔斯克,长876千米;下游自列索西比尔斯克到入海口,长2130千米。流域内的地形主要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占叶尼塞河流域的80%,其它的萨彦山区、北西伯利亚平原等占20%。叶尼塞河流淌在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左岸纳入的支流较少,而右岸的支流多且长,形成左右岸极不对称的树状水系。左岸大的支流有赫姆奇河、阿巴坎河等。阿巴坎河源于西萨彦岭,向东北流,在阿巴坎注入叶尼塞河,长512千米。叶尼塞河的主要支流都在右岸,有图巴河、安加拉河、石泉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库列伊卡河等。图巴河是叶尼塞河右岸一支流,长504千米,多流经山区,富水能。石泉通古斯卡河,也叫中通古斯卡河,发源于上通古斯卡高地的西南坡,与勒拿河的源头很近,全长1614千米,纳入许多小支流,流域面积2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0亿立方米。下通古斯卡河是叶尼塞河最长的支流,在叶尼塞河下游的图鲁汉斯克附近注入干流,源于贝加尔湖西北岸附近的山地,长2640千米,在自东南向西北流淌中纳入科切丘姆河、维维河等,流域面积47万平方千米,水量极为丰沛,年径流量有1160亿立方米,是石泉通古斯卡河的一倍。库列伊卡河源于普托拉纳高原,长890千米,在图鲁汉斯克城以下注入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山区
叶尼塞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流域降水虽不多但蒸发弱,河水消耗少,加之众多的湖泊沼泽的调节,水量极大,河口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255亿立方米,是西伯利亚水量最大的河。叶尼塞河流域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冬季的积雪要到来年的春季才能大量融化,故水位最高的季节在春季,有汹涌的春汛,夏秋季也会形成汛期。冬季的叶尼塞河冰封期很长,上游6个月,下游长达8个月。
叶尼塞河的航运不发达,主要的河港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港、列索西比尔斯克港、伊加尔卡港、杜金卡港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港是叶尼塞河上最大的河港,通航期有6个月。伊加尔卡港位于叶尼塞河下游,距河口670千米,港区河宽水深,8000吨级海轮可直达,是俄罗斯主要的木材输出港。杜金卡港地处叶尼塞河下游右岸,距叶尼塞河口约200千米,8000吨级海轮可进入,俄罗斯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诺里尔斯克工业区建有铁路与杜金卡港相连,主要运输的货物就是诺里尔斯克生产的金属镍、铜、铂族金属;杜金卡在北纬69度,冬季漫长严寒,港口的通航期仅有3个多月。
叶尼塞河水系
中西伯利亚高原
叶尼塞河流域80%都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它是亚洲大高原之一,西到叶尼塞河(干流),东到勒拿河谷,北抵北西伯利亚等地,南邻东萨彦岭、贝加尔湖沿岸和外贝加尔山地,面积150万平方千米,行政上属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和伊尔库茨克州。整个高原平均海拔300~500米,西北部较高,为海拔1000~1500米的普托拉纳高原,其中的卡缅山为中西伯利亚高原最高山,海拔1701米。中西伯利亚高原为古老的地质台地,网状的众多河流强烈切割高原形成许多河谷,一些河谷有6~9级阶地,河谷海拔多在300米以下。中西伯利亚高原70%以上都覆盖着原始森林,生长着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落叶松,常常构成大片的由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组成的纯针叶林;高原南部还有一些如白桦、山柳等落叶阔叶林。中西伯利亚高原野生动物丰富,棕熊、马鹿、驼鹿、狍、猞猁、紫貂、松鼠等动物很多。建于1988年的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位于普托拉纳高原内部,保护这一带的驯鹿、普托拉纳大角羊、棕熊、狼等。该保护区于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本遗产范围与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相同,位于北极圈以北大约100千米,中西伯利亚北部的普托拉纳高原核心地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山脉中的亚北极和北极生态系统,包括原始针叶林、森林苔原、北极苔原和沙漠系统,以及未经改变的冷水湖泊和河流系统;一个主要的驯鹿迁徙路线也包含在该遗产项中,它代表着一个特殊的、大规模的、日益稀少的自然现象。
中西伯利亚高原冬季严寒,森林茂密,人迹罕至,至今还有一些自然奇观留待研究。1908年6月30日早上在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中部、石泉通古斯卡河上游发生过一次“通古斯大爆炸”事件,当天人们看到这里一个巨大的火球划过天空,其亮度和太阳相当,稍后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几年后,科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几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90~200米的爆炸坑;一片面积200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被当时爆炸冲击波击倒,至少30万棵树呈放射状倒伏死亡,有的地方的冻土被溶化成沼泽;经测定,这次爆炸的能量是之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1000倍!对此次“通古斯大爆炸”的成因,人们提出了许多诸如“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黑洞撞击说”等,至今没有定论。
中西伯利亚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煤、鉄、黄金、镍、铜、铝土、天然气等矿产,安加拉河上游、下游都有储量巨大的铁矿资源,安加拉河上游安加拉斯克附近有俄罗斯最大的菱镁矿,下通古斯卡河下游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下通古斯卡河中游一带有天然气矿,普托拉纳高原西部诺里尔斯克一带是俄罗斯最大的铜镍铂族金属矿产地。目前得到开采的主要是安加拉河上游伊尔库茨克附近的煤、铁矿和菱镁矿,诺里尔斯克的镍铜铂金矿,诺里尔斯克的诺里尔斯克镍业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镍生产商,诺里尔斯克有俄罗斯“镍都”之称。
中西伯利亚高原冬季严寒,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一些原始森林是无人区,人口密度不到1人每平方千米,高原内部仅有少数几个工矿业城镇和一些伐木林场站(位于下通古斯卡河中游右岸的图拉镇虽是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埃文基自治区的首府,人口不到6000人);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南部安加拉河谷中,伊尔库茨克是安加拉河谷中最大的城市,有人口62万(2018年);布拉茨克是安加拉河谷中第二大城市,有大型水力发电厂、木材加工厂、造纸厂、炼铝厂等,有铁路通往西伯利亚大铁路,现有人口23万(2018年)。杜金卡是叶尼塞河下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泰梅尔自治区的首府,人口25万。矿山城市诺里尔斯克现有人口18万。
“西伯利亚蓝眼睛”——贝加尔湖
在所有注入叶尼塞河的各支流中,以安加拉河水量最大;长1779千米的安加拉河每年有1450亿立方米的水流入叶尼塞河,占叶尼塞河年径流总量的近1/3。安加拉河如此大的水量主要是由于它是水量特别巨大的贝加尔湖水的唯一出水河道!安加拉河与其支流伊尔库特河、伊利姆河、奥卡河等河与贝加尔湖水系共同构成面积广达104万平方千米的安加拉河水系。
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亚欧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湖泊面积315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八大湖;流入贝加尔湖的河流有330多条,其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境内库苏古尔湖以南,一路北流途中纳入鄂尔浑河、额吉河、乌达河、吉达河等支流,流经蒙古、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最后注入贝加尔湖,全长1024平方千米;色楞格河在蒙古国境内流程约600千米,是蒙古国最大河流;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就坐落在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畔。
贝加尔湖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世界最深和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与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湖泊弯曲狭长呈新月形,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长630多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3150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56米,平均湖深744米,最深1637米(世界最深湖),总蓄水量2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北美五大湖水量的总和,其绝对储水量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20%!。贝加尔湖水质优良,因湖水透明度极高,加之湖区森林茂密,空气洁净,有“西伯利亚的蓝眼睛”之称。贝加尔湖水生生物极为丰富而独特,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还有大量的海豹、鲨鱼、海螺、海绵、龙虾等海洋动物,更有秋白鲑、凹目白鲑、环斑海豹、贝加尔海豹等稀有物种;贝加尔海豹是世界唯一的一种淡水海豹,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豹,夏天生活在贝加尔湖中,冬季聚集在贝加尔湖北部,以湖中的鱼类为主食。“贝加尔”在当地语是“天然之海”之意,中国古代典籍中称之“北海”、“柏海”。1996年贝加尔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坐落在俄罗斯联邦境内西伯利亚东南部的贝加尔湖,占地315万公顷,是世界历史最悠久(2500万年)且最深(1700米)的湖泊,它拥有地表不动淡水资源的20%。以“俄国的加拉帕戈斯”而闻名的贝加尔湖,因其悠久的年代和人迹罕见,使它成为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和最稀有的淡水动物群的地区之一,而这一动物群对于进化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贝加尔湖
叶尼塞河的水能开发
叶尼塞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且一些河谷狭长幽深,人烟稀少,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条件十分优良。目前叶尼塞河流域已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主要在干流的上游及支流安加拉河。叶尼塞河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是竣工于1972年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4亿度,是俄罗斯目前装机容量第二大水电站。叶尼塞河上的第二座大型水电站是开工于1968年竣工于1989年总工期长达21年的萨彦舒申斯克水电站,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上游的宋努斯克市附近,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35亿度,是目前俄罗斯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安加拉河的水能开发很充分,建有四座梯级水电站: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乌斯季伊利姆水电站、博古昌水电站。1950年开工建设1956年投产发电的安加拉河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伊尔库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66万千瓦,年发电量41亿度。第二座水电站是位于布拉茨克附近的布拉茨克水电站,1954年开工1964年全部建成,总装机容量460万千瓦,年发电量226亿度,是目前俄罗斯装机容量第三大水电站;布拉茨克水电站大坝形成的布拉茨克水库面积有5426平方千米,比尼罗河上的纳赛尔水库还大些,是目前俄罗斯仅次于古比雪夫水库的第二大水库,也是世界第六大水库。乌斯季伊利姆水电站位于安加拉河中游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布拉茨克水电站下游,是安加拉河梯级电站的第三个水电站,1962年开工1974年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450万千瓦,年发电量219亿度,是目前俄罗斯第四大水电站。安加拉河上第四个梯级电站是博古昌水电站,位于乌斯季伊利姆水电站下游,1975年开工1982年开始发电,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度。
叶尼塞河更多的水电站还在规划、设计中,在叶尼塞河克孜勒附近,计划建设装机容量150万千瓦的图瓦水电站;在叶尼塞河列索西比尔斯克的下游计划建设装机容量650万千瓦的中叶尼塞河水电站;在叶尼塞河与石泉通古斯卡河汇合处的上游计划建设装机容量650万千瓦的奥西诺夫水电站;在叶尼塞河图鲁汉斯克附近,计划建设俄罗斯最大的巨型水电站——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的图鲁汉水电站!
叶尼塞河畔最大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位于东萨彦岭北麓,叶尼塞河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交汇处,交通地位十分重要。1741年,从俄罗斯欧洲地区通往西伯利亚的交通驿道建成,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驿站(东西伯利亚是指叶尼塞河以东直至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广大地区);1823年成为俄罗斯在叶尼塞河流域的行政管理中心;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促进了城市的兴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来自莫斯科、圣彼得堡、基辅的许多工厂迁到此地,促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叶尼塞河水电的开发,有色金属冶炼、机械、造纸、木材加工、化学等工业发展起来,目前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和最大城市,现有人口103万。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首府,东西伯利亚最大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俄罗斯科学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研究中心;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创建于2006年,是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建筑大学、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等高校合并而成,设有航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学院、语文学与语言交际学院、法律学院等,有在读学生3万多名,是俄罗斯联邦教育部直属重点联邦级大学。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市郊叶尼塞河上的一座建于1896年的铁路桥,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桥,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俄式风格抛物线形石桥的典型早期代表,大量现代工程设备与创新理论的实验场,见证了人类工程学的进步。在俄罗斯10卢布纸币(1997版)上的图案就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叶尼塞河铁路桥、帕拉斯克瓦皮亚特尼萨礼拜堂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郊外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库面积有2000平方千米,最大库容量733亿立方米,是世界第八大水库(按库容量排名)。2019年3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主办了第29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运动员及官员参加了此次盛会。
西伯利亚的明珠——伊尔库茨克
坐落在贝加尔湖西南部、安加拉河源头附近的伊尔库茨克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有“西伯利亚的心脏”、“西伯利亚明珠”、“贝加尔明珠”的美称,曾被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称为“西伯利亚永远跳动的心脏”。17世纪后期,这里成为西伯利亚的要塞,1764年俄罗斯帝国伊尔库茨克省建立,设立伊尔库茨克总督,成为沙俄向东西伯利亚扩展的桥头堡;1896年随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通车,成为西伯利亚通向外贝加尔和远东南部及蒙古、中国的门户。20世纪50年代安加拉河水电基地的开发带动了炼铝、采矿机械、电缆、造纸、建材、石油化学、飞机制造等工业的发展;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位于市郊,建于1934年,出产过伊尔—2型俯冲轰炸机、图—2轰炸机、图—14轰炸机、伊尔—28前线轰炸机、安—24支线客机、米格—27攻击机、苏—27苏—30系列战斗机等,目前是俄罗斯三大飞机生产厂之一。
伊尔库茨克现在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州府(伊尔库茨克州是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俄罗斯重要的工业城市。21世纪以来,伊尔库茨克十分正视重视发展旅游业,加快以贝加尔湖为中心的旅游区建设,将伊尔库茨克打造成西伯利亚的旅游集散中心,伊尔库茨克也成了俄罗斯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伊尔库茨克最热门的旅游景点有俄罗斯风情区、基洛夫广场、贝加尔湖火车环线、喀山圣母教堂、安加拉河破冰船等。基洛夫广场是伊尔库茨克中心广场,伊尔库茨克建立者纪念碑、州政府办公大楼、二战胜利纪念碑、无名英雄烈士墓都在广场周边;基洛夫广场中央的无名英雄烈士墓上书写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该广场以原苏联重要领导人谢尔盖米洛诺维奇基洛夫命名。喀山圣母教堂是伊尔库茨克唯一一座东正教教堂,它外观华美宏伟,内部神圣庄严,有许多圣人画像,建于1885年,1892年完工,采用俄罗斯拜占庭装饰风格,由当时杰出的圣像画家、镀金匠、雕刻家共同完成,被世人认为俄罗斯最美的三教堂之一(另两座教堂是莫斯科圣瓦西里大教堂、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伊尔库茨克文化教育发达,有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伊尔库茨克科学研究中心等教育科研机构。建于1918年的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是东西伯利亚最早建立的大学,现在也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太平洋地区最著名的大学,俄罗斯最好的十所大学之一,直属俄罗斯联邦高等职业教育部和俄罗斯科学院,下设贝加尔商业和国际管理学院、生物研究院、法律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天文气象研究院、贝加尔生物研究站等,在校学生3万人,杰出校友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蒙古国杰出领导人乔巴山、越南原领导人胡志明等。
叶尼塞河畔的各民族
叶尼塞河流域民族众多,除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族外,还有布里亚特人(族)、图瓦人(族)、哈卡斯人(族)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世居民族。
现有10万人口的哈斯卡人(族)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哈卡斯共和国(约6万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地。哈卡斯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母语是哈卡斯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奴语支,哈卡斯人(族)在1926年创制了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卡斯人(族)主要从事半游牧业,饲养牛、马、细毛羊,兼事农业,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作物。哈卡斯人是在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人曾经建立过一个汗国,也有过文字;10世纪受契丹人统治,13世纪又受到蒙古统治,大批叶尼塞柯尔克孜人都离开了叶尼塞河上游,17世纪留下来的叶尼塞柯尔克孜人还建立过几个小公国;1703年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并入沙俄,俄罗斯人把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人统称米努辛斯克鞑靼人、阿巴坎鞑靼人、叶尼塞鞑靼人,而他们自称哈卡斯人、哈卡斯部族。 1922年原苏联政府将哈卡斯部族定为哈卡斯民族,1923年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建立哈卡斯民族县,1925年改为哈卡斯州,1930年改为哈卡斯自治州,隶属西伯利亚边疆区,1934年又隶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现在是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的哈卡斯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南部,面积61900平方千米,人口53.7万(2018年),首府阿巴坎。在哈卡斯共和国国徽上,有一只趴在地上的雪豹,四周是绿色的白桦树枝,上方是金色和白色相间的太阳标志,下部是字母题字“哈卡斯”;国徽上的雪豹象征哈卡斯族是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在哈卡斯祖辈使用过的众多生活用品、武器上都能看到雪豹图形,雪豹是哈卡斯族的动物图腾。哈卡斯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沿旗杆分布的是绿色,象征哈卡斯族生活的地方有绿色的森林、草原,国旗的右侧是白、蓝、红三色横条,与俄罗斯联邦的国旗颜色相同,表明哈卡斯族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
哈卡斯共和国国徽
图瓦人(族)也是叶尼塞河上游的世居民族之一,自称“图瓦人”,俄罗斯称之为“唐努图瓦人”、“索约特人”(俄语意为萨彦人之意),讲图瓦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人种,信奉萨满教、喇嘛教;图瓦人文化特色较鲜明地表现在音乐上,拥有其他民族少见的“呼麦唱法”。 图瓦人(族)现在是俄罗斯100多个民族之一,有人口20多万,主要居住在图瓦共和国(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境内。图瓦人2000多年来一直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山脉与唐努乌拉山脉之间的高山、盆地一带,为匈奴、突厥等统治,7世纪一度归大唐帝国的安北都护府管辖,8世纪受回纥汗国管辖,13世纪为元帝国岭北行省管辖,14世纪归瓦刺控制,之后为蒙古帝国管辖,17世纪属大清帝国的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沙俄1864年通过与大清国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获得一部分领土,之后建立了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图瓦自治国,1921年成立“唐努瓦图共和国”(之后得到苏联承认),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宣布改为“图瓦自治州”,成为苏联的一部分,1992年设图瓦共和国,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图瓦共和国的国旗、国徽上反映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国旗上两道白色和蓝色条纹象征流经图瓦共和国的两条河流——大叶尼塞河与小叶尼塞河;国徽中心图案是一名骑手骑在骏马上飞奔,表明这里的图瓦族以畜牧业为主。图瓦共和国地处西伯利亚南部,东部、南部与蒙古国接壤,面积17万平方千米,人口32万,85%是图瓦人(族),首府是克孜勒。
图瓦共和国国徽
主要生活在贝加尔湖区东南岸一带的布里亚特人(族)是叶尼塞河流域的俄罗斯少数民族之一,讲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布里亚特语,布里亚特人原来是以游牧为生,20世纪20年代以来,多数人转为定居放牧或农耕,目前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现代服务业;布里亚特人喜食牛羊肉、不加盐的奶茶、涂稀奶油和白糖的面包。13~14世纪,一些进入贝加尔湖地区的蒙古人与当地布里加特人、埃西里特人、霍林人混合,17世纪基本形成布里亚特部族;17世纪早期俄罗斯人在贝加尔湖西建了伊尔库茨克城,与贝加尔湖区的布里亚特人形成冲突,一部分人向南迁入蒙古喀尔喀,一部分迁入黑龙江流域,留下来的臣服了俄罗斯;18世纪俄罗斯布里亚特民族基本形成,成为沙俄帝国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1923年建立苏联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1958年改为布里亚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2年改为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俄罗斯85个一级行政区之一)至今。现在俄罗斯的40多万布里亚特人(族)主要居住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约有35万人以上),少部分在俄罗斯赤塔州、伊尔库茨克州等地。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有10多万布里亚特人居住。乌兰乌德坐落在色楞格河下游,北去75千米就是贝加尔湖。
在2024-2025赛季俄罗斯男子排球杯赛中,一场备受关注的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较量于11月2日打响。作为本赛季俄超联赛的新军,别尔哥罗德狮子头队在客场迎战实力强劲的新西伯利亚火车头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别尔哥罗德最终以3-2的总比分艰难取胜,在争夺四强席位的较量中抢得先机。
比赛伊始,别尔哥罗德展现出极强的攻防统治力。第一局中,球队凭借严密的防守体系和高效的进攻转化,以25-17的悬殊比分将士气正盛的主队击退。然而,经验丰富的新西伯利亚火车头并未因此退缩,他们在随后的两局比赛中调整战术,加强发球威力,连续以25-23、25-23的微弱优势扳回两局。
面对逆境,别尔哥罗德展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技战术调整能力。第四局比赛,球队重新找回状态,再次以25-17的比分将大比分扳为2-2平。决胜局中,别尔哥罗德更是打出一波强势进攻,以15-7的比分结束了这场高水平对决。
本场比赛中,中国国手张景胤在别尔哥罗德的首发阵容中担任主攻手,与乌克兰选手小捷秋欣搭档。整场比赛,张景胤展现出全面而稳定的技术特点。在进攻端,他27次扣球尝试中成功13次,仅出现2次失误且未被拦网,展现出48%的高效进攻转化率。发球环节贡献3分,与13次扣球得分相加,总计为球队拿下16分,位列全队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张景胤在防守端同样表现可圈可点。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发球攻势,他共接一传31次,虽有3次失误,但仍保持了39%的到位率,其中完美到位率达到13%,为球队的防守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在个人得分榜上,别尔哥罗德的摩洛哥籍接应手哈奇达迪表现最为出色,贡献全场最高的24分。乌克兰主攻手小捷秋欣紧随其后,赢得21分。相比之下,新西伯利亚火车头方面的表现略显低迷,仅有塞尔维亚主攻手伊沃维奇取得13分的两位数得分,巴西外援里尔也仅收获9分。
这场胜利对别尔哥罗德具有重要意义。在俄罗斯杯赛采用的主客场+金局制赛制下,客场取胜为球队晋级四强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赛程安排,双方的第二回合较量将于11月9日23时在别尔哥罗德的主场——图拉体育馆展开。届时,东道主将力争在主场再下一城,锁定半决赛席位。
与此同时,在另一场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的较量中,叶尼塞队在主场以3-1的比分战胜库兹巴斯队,同样在晋级之路上占得先机。四局比分分别为25-21、25-21、23-25和25-19。
本赛季的俄罗斯杯赛竞争异常激烈,各支参赛队伍实力相近,每一场比赛都充满悬念。随着四分之一决赛的深入,未来几天的较量必将为球迷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对决。
相关问答
历史上为什么俄罗斯可以征服西伯利亚呢?西伯利亚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西起乌拉尔山,东至天平洋,面积约12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中国外加新疆与西藏两省的面积。这样广袤无垠的土地在公元1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