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

作者:洞见MK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忍耐。”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情绪管理,就是脾气温和,不会大起大落。

但其实,遇事时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逼自己稳定下来,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没被释放的情绪,就如同藏在体内的一个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等它真正爆发时会有多可怕。

先来看三个故事吧。

1

第一个故事,源自医学博士罗大伦讲的一个案例。

来访者M女士,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喜欢指责的男人。

隔三差五,丈夫就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她吵得昏天黑地。

M女士满腹委屈,痛苦不已。

但为了维持家庭稳定,她一直忍气吞声,再大的委屈都埋在心里,再多的苦楚也隐忍不言。

然而心情可以被压抑,身上的伤痛却无法掩盖。

几年后,原本很健康的她,莫名变得骨瘦如柴,脸色发青,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一检查,才发现是肾癌晚期。

听到医生的诊断时,她差点哭昏了过去。

对于这位女士的遭遇,罗大伦很是痛心,他告诉M女士:

身体90%的病痛,都和被刻意压制的情绪相关。

很多大病包括癌症,都是长时间的情感压抑导致的,你的病,就是被自己活生生憋出来的。

如果不是自己把什么都憋在心里,你压根就沾不上这样的厄运。

M女士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当中,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2

第二个故事,源自余华的小说《我胆小如鼠》。

书中的主人公杨高,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老实本分,不争不抢。

即使别人嘲笑他,他也不会回击。

小时候,有孩子挑衅他,朝他脸上吐唾沫,他忍了。

等到成年了进厂,同事抢了他的技术工,让他去干些打扫卫生的粗活,他也忍了。

平日里,同事一个个摸鱼偷懒,上班溜号;他勤勤恳恳,把车间机器打扫得锃光瓦亮。

但是轮到发奖金、单位分房时,却没有他的名额,他还是忍了。

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是笑呵呵地来回应。

但这样的隐忍,却没有为他换来好人缘。

别人反倒把他当成了傻子,觉得他胆小如鼠,可以任人宰割,开始变本加厉地欺负他。

终于有一天,杨高突然决定不再隐忍了。

在工友又一次殴打他之后,他直接拿了一把刀来,就要朝着工友的脖子砍去。

工友被吓得半死,趴在地上苦苦求饶,说尽好话,这才避免了一桩惨剧。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3

第三个故事,是作家苏青的故事。

苏青相貌端庄,才华过人,是公认的才女。

可这样的人,也曾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隐忍半生。

20岁时,苏青就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弃学结婚。

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的妻子,她不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文学写作,整日围着锅碗瓢盆打转。

还在五年内连生四胎,就为了能生出一个男孩。

即便心有不甘,苏青还是选择了忍让顺从,以“温良恭俭”来要求自己。

可这种做法,非但没获得丈夫一家的认可,还遭到他们的欺辱。

公婆拿她当丫鬟使唤,所有家务都让她来干。

丈夫也不把她看在眼里,动不动就对她言辞羞辱,有时候甚至动手扇人。

但就算如此,苏青也选择了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苏青偶然发现,原来丈夫早有婚外情,公婆也都默许了。

苏青心中愤怒不已。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温和,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软弱。

醒悟之后,她决定不再忍让。

夫家再想打骂她时,她也会坚定地予以反击。

后来,她还和丈夫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随后决定果断离婚,任对方如何挽留也不回头。

离婚后,她觉得生活的阴霾一扫而光,整个人都变得更舒畅、更有活力了。

于是苏青开始重拾写作,很快就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家。

自此,所有人对她的态度都变了,没人再敢轻易招惹她。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4

同样是面对生活的不幸,三个人物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会发现,一个人对待情绪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生活的幸福度。

明明感受到了自己的消极情绪,还一味隐忍,只会让身体和精神双重崩溃。

只有像苏青一样,释放出自己的攻击性,我们才能收获身心的自由。

弗洛伊德曾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所谓的情绪稳定,其实根本不存在。

那些负面的能量,只是被压抑在了心底,就像一座沉寂许久的活火山一样。

一旦情绪崩盘,就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成熟的人,都允许自己情绪自由。

给坏情绪找一个出口,它才会悄悄地从你身上溜走。

日本松下公司为了减轻员工的压力,特地设置了“出气室”。

员工们如果遇到了烦心事,就可以到这个隐蔽的房间里来,对着道具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一段时间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员工们的心情明显变好,公司业绩也有了大幅提升。

可见,负面情绪并非洪水猛兽。

只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能消除心中的不爽,为你的生活助力增益。

作家张德芬曾说:“负面情绪的背后,一定藏着生命的奇迹和礼物。”

心情糟糕时,不必一味地压抑和掩饰。

正视它、接纳它,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带着满满的勇气,渡过当下的难关。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5

关于如何做到情绪自由,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伯特·艾伦,曾提出了“制怒三部曲”,现在分享给大家:

1. 情绪产生时,找出自己的“地雷”。

情绪地雷,是指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痛,别人一触碰它,你就会感到受伤、委屈。

而这些创伤,并不容易被察觉。

你可以试着把它写出来,反思自己内在的问题。

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缝补心灵上的裂隙。

这样,你就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言行戳痛。

提前排出了情绪地雷,我们才能跳出悲伤——无助的恶循环,和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

2. 情绪发出时,识别“需求”。

罗伯特指出,每一次情绪失控的背后,其实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悲伤,是在告诉你,你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愤怒,是在告诉你,你的边界和利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恐惧,是在提醒你,让你警惕潜在的威胁;

抑郁,是在提示你,你已经累到极点了,需要停下来休息。

所以当你情绪崩溃时,不必惊慌。

而是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因为哪一点而感到不满?”

知道自己缺失了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办法解决问题。

3. 识别需求后,满足需求。

既然找到了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就要着眼于如何满足需求。

比如被误解时,你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人聊一聊天,说出你的感受。

压力太大时,你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来宣泄。

身体太疲惫时,允许自己请两天假,彻底地歇一歇。

让情绪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缓缓地从你身上排出去。

当悲伤被表达,痛苦被安抚,心里自然通畅无比。

法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拉里维,曾在《情绪的82张面孔》中指出:

人类的情绪复杂多样,但没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绝对的“好”或“坏”。

盲目追求平和,你反而会与幸福背道而驰。

因为所谓情绪稳定,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霸凌。

从今天起,不做情绪稳定的大人,而是做一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点个赞吧 ,允许心情高低起伏,允许苦乐自然流淌,以更自如自洽的姿态,过更自由自在的生活。

认知颠覆:“情绪稳定”是个谎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情绪自由”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常常焦虑到整夜失眠;

生活陷入低谷,却又找不到出口的时候,会不断地否定自己;

烦心的事情,接踵而至,常常会对家人恶语相向,事后又悔恨不已......

生活中,我们难免被情绪左右,但任由情绪肆虐,只会让自己的身心备受煎熬。

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有的人选择“情绪稳定”,短时间内能快速压抑自己的情绪,或者生生地忍下委屈,吞下难过,让自己看起来“情绪稳定”。

但这样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情绪稳定“就是个谎言。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情绪稳定”,那些看起来“情绪稳定”的人,只是在大多数人前表现得稳定而已。

其实,他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只是有的人选择自己去解决,有的人选择压抑。

然而,没有被释放的情绪,就如同藏在体内的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以另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01、身体90%的病痛,都和被刻意压制的情绪相关。

医学博士罗大伦分享了一个案例:

有一个漂亮的女士,嫁给了高大帅气的男士,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生活”,却另有“版本”。

丈夫脾气暴躁,还喜欢喝酒,总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妻子争吵。

为了孩子,妻子总是隐忍,实在无奈的时候也总是偷偷流泪。

几年后,原本健康美丽的妻子,变得骨瘦如柴。到医院检查,才得知患了乳腺癌晚期。

听到医生的诊断,妻子如遭受了晴天霹雳。

医生告诉这位女士:

“身体90%的病痛,都和被刻意压制的情绪相关。

很多大病包括癌症,都是长时间的情感压抑导致的。如果不是自己把什么都憋在心里,你压根就沾不上这样的厄运。”

妻子很后悔,可是一切都晚了。

一个人对待情绪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生活的幸福程度。

懂得消融,懂得释放,学会“情绪自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平静。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02、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才能真正情绪自由。

如何才能做到情绪自由呢?

(1)找到情绪中包含的“地雷”

每个人的情绪爆发,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情绪“地雷”是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伤痛,别人一触碰到它,就会让我们感到受伤、委屈。

这些伤痛,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但若是能提前注意到,就会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情绪的来源。

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每一次负面情绪来临时,都能好好分析,并把它写下来。

写下来,能让我们冷静地思考,到底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负面情绪。

《庆余年》里范思哲最想得到的是父亲的赏识,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

当郭保坤讥讽范思哲的父亲时,他愤怒的情绪一下子就上头了,不管不顾地和郭保坤对骂了起来……

范思哲的执念就是父亲,在他心里父亲是如此地神圣不可侵犯,他是那么渴望得到父亲的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清楚地了解,坦然地接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情绪中的“地雷”。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2)识别情绪里隐藏的“需求”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伯特·艾伦说:“每一次情绪失控的背后,其实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悲伤,是在告诉你,你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愤怒,是在告诉你,你的边界和利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恐惧,是在提醒你,让你警惕潜在的危险;

抑郁,是在提示你,你已经累到极点了;

得意,是想要赢得欣赏和尊重;

嫉妒,是在提醒你,这可能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压抑,是为了获得安全而拒绝冲突

抱怨,是为了得到关注和理解。

遭遇突如其来的情绪时,我们要善于分辨,这是什么情绪?我为什么会这样?

当你能够冷静地面对情绪,并去分析情绪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3)满足各种情绪的“需求”

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看见,值得被好好对待。

所谓“情绪自由”,不是任由情绪发泄,而是要看见情绪,善待自己的情绪。

发现自己在抱怨,知道那是需要被关注和被理解:

那就尝试着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关爱自己,理解自己:“最近真是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吧!”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告诉自己手头的工作正在让自己不断成长,每一份努力都是暗中标好价码的,没什么好抱怨的。

发现自己很愤怒,知道那是自己的边界和利益受到了侵犯:

那就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出来。

日本松下公司,为了减轻员工的压力,特地设置了“出气室”。

员工们有了烦心事,就可以到这个地方,对着道具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事实证明,这个“出气室”,让员工的心情明显变好了,公司业绩也有了提升。

那我们不妨,也给自己准备一个减压小道具:可爱的“解压橙子”、“捏捏乐”……心情不爽的时候,就捏一捏,给负面情绪找一个释放口。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4)换一个思维,消融情绪

处理情绪的最高境界是,把情绪消融于无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释怀。

"情绪ABC”法则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自身的看法。

对事情的看法不正确,产生的情绪自然也是不正确的,且是不必要的。

例如,有的人以为幸福就是有钱,其实幸福并不来源于身外之物,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和感受力。

否则,富人就不会有烦恼了。但事实上,有的时候富人还有普通人没有的烦恼:如何投资?如何防止财富失去?……

有的人,虽然清贫,却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满满。那是因为他们内心富足,懂得知足常乐。

作家张德芬说:“负面情绪的背后,一定藏着生命的奇迹和礼物。”

多阅读,多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不良情绪来袭的时候,换个角度想想,找到那个潜在在情绪后面的奇迹和礼物,很多负面情绪,就会土崩瓦解。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写在最后:

法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拉里维,曾在《情绪的82张面孔》中指出:

人类的情绪复杂多样,但没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绝对的“好”或“坏”。

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情绪小孩”,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追求“情绪稳定”,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霸凌。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与其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不如做一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允许心情高低起伏,允许苦乐自然流淌,好好爱自己,以自如自洽的姿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地恣意快乐的人生。

中国,小心!LV押注“老中医”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3600万的投资金额,全球奢侈品巨头LVMH对美国传统中医馆的投资,再次让东方的神秘力量走上舞台中心。

然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东方神秘力量中,中国似乎连汤都喝不上。

一家美国传统中医馆

“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人都能接触到东方医学、针灸和草药,并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人。”

一位美国白人标准长相的生理女性米歇尔·拉里维(Michelle Larivee)如是说道。

2024年1月8日,LVMH旗下全球最大消费品私募基金L Cztterton领投一家名为WTHN的美国传统中医馆500万美元(约合3600万人民币),而米歇尔·拉里维正是这家美国传统中医馆的创始人。

故事的开始,还要从一场事故讲起。

拉里维原本是一名有13年从业经验的投资银行家,然而一次滑雪事故,导致她颈部椎骨脱臼的同时引发长期慢性疼痛。

在多次求医无果后,见多识广的医生们最终向拉里维推荐了神秘的东方力量——针灸,自此拉里维便彻底成为中医最忠实的信徒。

或许正是投资银行家的独特经验,让拉里维创立的WTHN略显不同。

以往传统中医馆普遍采用较为古朴的装修,柜台、药品架则是是拥有历史厚重感的实木风格,售卖的中草药仍是传统的抓药式。

而拉里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WTHN的装修采用更为现代时尚的风格,反倒像是一家spa馆,售卖的药品和相关用品同样也颇具设计感。

这种全新的中医馆商业模式,瞬间吸引了大量美国人的青睐。根据拉里维的介绍,WTHN的顾客中,大约一半都是第一次体验针灸。

显然,WTHN确实突破了很多传统中医馆的唐人街桎梏。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用全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传统中医,全球健康养生市场在后疫情时代迎来的爆发性增长,LVMH投资WTHN,并不意外。

中医,席卷全球

二十多年前,电影《刮痧》讲述了由于文化差异,西方将传统中医的刮痧曲解为家暴,并让华人在国外陷入困境的故事。

那时,中医就已经在美国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并在二十年间不断生长。

等到2018年,中医药开始初露锋芒。

当时的《华尔街日报》特别报道了一篇关于“突然冒出来”的川贝枇杷膏的新闻,虽然新闻中提出了“服用川贝枇杷膏这类草药补充剂不当很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的质疑,但足以说明中医药已经开始在美国流行。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如今,中医才算真正的全球遍地开花。

在美国,大约有8000家中医诊所,很多大学还设有中医专业;在英国,中医诊所超过3000家。针灸成了英国人风湿病的救星;在德国,每年接受中医治疗的人数超过200万;疫情期间,各种中药卖到脱销,英文版的连花清瘟甚至被不知情的外国人当成好东西带到中国……

如此现状,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创业者像WTHN一样,开始利用全新的商业模式重构传统中医。

东西方结合的在线药房Apothékary预计在2023年销售额将达到2500万美元,并计划进军零售市场;MUD\WTR,一种以传统中医为指导的功能性蘑菇制成的咖啡替代品,最近在其洛杉矶咖啡馆旁开设了一家配套的冥想工作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全球全面兴起。

中医正迎来新时代的开幕。

中国,危机并存

全球资本正在风起云涌,中国自然同样不甘落后。

就在LVMH投资WTHN的两个月后,厦门建发集团就与连锁中医品牌榕树家签署了战略投资合作协议,而厦门建发集团正是100%控股的国资。

国务院同样在《“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显著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使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优势。

2023年上半年,中医药市场也一反低迷,一路高歌猛进,逆势大涨。

根据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分享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8%;2023年全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为1.93亿元,到2025年这个数值将增至2.2万亿元。

然而,在全球中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但凡慢一点,就很有可能连汤都喝不上。

一直以来,中国中医明明有着最悠久的应用历史,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却一直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甚至比化药、生物药还难走出国门。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国际中药年销售额约16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80%,韩国10%,中国(出口额)只有3%。

销售额低还不算什么,毕竟市场可以竞争,在国货崛起的当下,中国企业有信心从外资手中抢回市场。

最可怕的是,大量中药市场的国际专利被掌握在外资手中。

数据显示,日韩两国占据了中药市场70%的国际专利,中国却只有0.3%。如果仔细研究那些专利,甚至能发现,被日韩抢注的药房当中,很多都是来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中国人熟知的“救心丸”、“龙角散”等药方专利就被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而“牛黄清心丸”则在韩国。甚至不只是日韩,“蜂王浆口服液”专利在美国,“银杏叶汁剂”在德法……

CCTV-2只能痛心疾首地在新闻中写道:“中药秘方反而成为外企摇钱树”。

拉里维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甚至,就连中国市场也已经被外资占据先机。

根据粗略统计,国内目前共有200多家GAP药材种植基地,其中仅津村一家日企,就占据了70多家。

行业内部更流传一种论调:“日本抢药方,美国抢针灸,韩国抢文化”。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曾说:“中医药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这么丰富的资源以及古人所留下的丰富经验,并不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探索、再思、再挖掘,才能创造出价值。”

如今,全球资本已经开始将目光放在中医这一广阔市场,古人的智慧正在被挖掘重塑价值,中医药的复兴指日可待,国人大可为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只是,这份复兴之中,又有多少能让国人受惠呢?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法国将进行刑法改革 判恐怖分子无期徒刑引关注

【环球网综合报道】在比利时遭受连环恐袭之后,法国参议院也可能在立法反恐方面采取强硬立场。3月29日参议院开始审议刑法改革法案。据《欧洲时报》3月30报道,法国参议院确认允许法院判处恐怖分子“不能压缩的终身监禁”。此前国民议会已一读通过与此有关的法案条款。

据报道,这项措施是共和党国民议会议员纪尧姆·拉里维(GUILLAUME LARRIVE)引进的,其主旨是在重罪法庭审理恐怖主义案、案中有关罪行严重到可判处终身监禁时,法庭可判处作案人30年的确保刑期(不能缓刑),目前只能判处22年实刑,更严重时,法庭也可以决定不给予任何减刑措施。这些改革法案意味着,恢复了对死刑。共和党议员奥利维埃·达索(OLIVIER DASSAULT)表示赞成对恐怖袭击作案人恢复死刑。

但达索认为对恐怖主义罪犯施以“不能压缩的终身监禁”并不足够,右派中有许多人都持同样的观点,譬如共和党“大娘”科修斯-柯莫里塞女士,认为“这永远不能干扰这些人肉炸弹的邪恶计划”。据了解,法国已于1981年废除死刑。上法兰西大区(HAUTS-DE-FRANCE,旧名北方-加来海峡-庇卡底大区)议会共和党籍议长贝特朗上周表示:假使他1981年那年是国会议员,他“不会投赞成票对废除死刑”。他说:“今天,事后设想,我认为废除死刑应该有一个条件,就是那些出狱后可能重新犯案的人必须永远也不可能出狱。”

但共和党籍前司法部长达蒂女士和许多左派人士认为:对恐怖分子施以“真正的终身监禁”将使得恐怖袭击的作案人成为“凶残的猛兽”。

责编:白雪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