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撰写| Felicia编辑| 晏非

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正在把镜头对准母女关系。母女之间的依恋、纠葛、控制,成了情节中重要的情绪钥匙。这并非巧合,“母女纠葛”正是许多女性正在经历的现实。

那些让人特别痛苦的父母,日本人创建流行词“毒亲”来形容。“毒亲”的衍生物如此之多(国内类似概念是“父母皆祸害”),日本的不少漫画、访谈节目、电视剧与电影,都受此影响。而这其中,“有毒的母亲”又占了很大比例。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恶毒女儿·圣洁母亲》

日本人似乎更敢拍悲剧。由凑佳苗同名作品改编的《恶毒女儿·圣洁母亲》便是一部社会问题剧。母亲以守卫的姿态掌控着女儿的人生,女儿非常痛苦,做出了不可反悔的事情——“圣洁的母亲”恰好是种悲哀的反讽。

但如果只谈“有毒的母亲”,母亲的困境便被忽略了。母亲贡献了自我,她们的劳动是儿女成长的养料。而母亲看不见女儿的痛苦,正因为她的痛苦从未被他人正视、被自己理解。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恶毒女儿·圣洁母亲》

20多年来,日本学界一直有围绕母女关系的相关研究,如1998年出版的《内在妈妈控制着一切——入侵我们的母亲很危险》(斋藤学著),2008年出版的《母亲控制着女儿的人生——为何“弑母”如此之难》(斋藤环著)、《妈妈的无法承受之重》(信田小夜子著)……这些都是基于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的作品。而母女主题的漫画、小说、影视,也在20年间反复掀起讨论。

在国内,虽然有些涉及母女关系的20世纪90年代小说,但真正涌现讨论热潮的时期,要往后推到最近四五年(与相关电影同步)。

母亲爱儿子,就如爱他者。这种爱并非次要等级的爱。正因为他者是与自我不同的,母亲才能更自然地接受儿子生理、心理与自己不一样的事实;他者也是神秘的,鲜有母亲要求儿子过一遍她的人生。

但母女常常彼此纠缠。母亲将女儿当成了自我的延伸。一方面,它造就了一种迷人关系——母女关系是深刻的,母亲的一部分会在女儿体内活着。另一面,它也造就了痛苦——不少心理咨询室里,都是女儿控诉母亲边界感模糊、控制欲超越寻常的场景。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母女,并非命运共同体

与许多研究母女关系的学者一样,我观察母亲,是从“我不想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性”开始。

母亲并不强势,但她总是默念种种规范:“女性该怎么样”“女性该如何活”。那些话并不只出于我母亲之口,也来源于她所生活的年代与小社会。你知道母亲的话并不永远正确,但它们将如飘浮的咒语,永远地悬在女儿的生活上空。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恶毒女儿·圣洁母亲》

在许多心理分析文章以及女性主义对谈录里,我看见女儿们在故事中剖开自身,讨论复杂纠缠的母女关系。不少书里也提到了母亲的语言魔法。

这并不只是一种个体体验。近十来年,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社会学家将母女关系视为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女性身处被压缩的现代化进程中,母女面临完全不同的女性生存现实,冲突才会愈加明显。

《身为女性的选择》中,上野千鹤子指出母亲身上存在的双重矛盾:母亲希望女儿要有“女人味”,但是“只当女人还不够”——希望女儿得到自己未曾有的东西,如事业、学历;但又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遭到否定,于是督促女儿结婚生子、照顾家庭。

在《厌女》的章节里,她还提到母女关系的变化——在以前,“结婚为切断母女关系提供了一个社会性的契机,嫁出去的女儿是别人家的人”,而“女儿出嫁以后母亲仍能支配,是近代以后的现象”。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左图《身为女性的选择》

[日]上野千鹤子 / 信田小夜子著,吕灵芝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3-3

右图《厌女》

[日]上野千鹤子著,王兰译

光启书局,2023-5

重要的社会背景是,少子化、家庭的养老成本急速增加的现实,也反推女儿成为“儿子”、成为父母养老的主要责任人。但是面对日本的就业冰河,许多女儿难以承担养老成本。

日本的社会学家水无田气流,在《危险关系: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之谜》(斋藤环著,以下简称《危险关系》)里,提出了母女关系的代际观察。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女性中家庭主妇的比例达到最高,那一代人和孩子的关系相当别扭——她们的孩子是“第二次婴儿潮一代”,也被称为“失去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泡沫经济后,面临着就业冰河期的一代大学毕业生),这是经济社会结构差距最大的两代人。

对“失去的一代”的女儿来说,继承妈妈的路径,找一个像父亲一样买得起房子、负担一家生活开销的丈夫,实在太难了,“当前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恶毒女儿·圣洁母亲》

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儿,几乎不具备现实性。

“有毒”的控制,首先通过身体完成

近几年,不少青年导演的作品聚焦于母女关系,杨明明的《柔情史》(2018年)便是较早被关注的电影之一。

《柔情史》里有许多母亲对女儿的监控细节——吃饭姿势的规矩、喝牛奶的礼仪、刷碗的步骤乃至洗漱用品的摆放方式。通过身体和空间的监管,母亲完成了心理层面的“控制”。而互相看不顺眼的这对母女,却离不开彼此。

为何母女如此纠缠?首先是,母女共有“女性的身体”。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柔情史》

月经、妊娠都是女性独有的身体体验,母亲传授身体经验,同时也传递着思想。陈染的小说《与往事干杯》里写,母亲教慌张的女儿应对初潮,并告诉女儿,这道“伤口”几十年都不会弥合,“伤口”也会长大,在这“长大”之中,女孩成为了女人。

日本心理学家斋藤环在《危险关系》里说,“健康男性的身体可以说是‘透明的存在’”,男性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意识不到自己的“具身性”(除了性行为时)。但女性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的“具身性”,她们更平常地感受到身体的违和,比如月经。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危险关系》

[日]斋藤环著,高璐璐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7

他还写道,女性被迫感受自己的身体,也是因为性别偏见。社会对女性的想象,是要她们拥有“女人味的身体”,包括所谓的“女人味”的教养,但又要求她们压抑主体欲望,拥有“女人味的态度”(也就是日本流行语里的“女子力”)。

母亲对女儿的教育,几乎都是从无意识地控制女儿的身体、要求“身体的同一化”开始的。母亲通过“压制”,往女儿的身体里植入自己的话语;通过“奉献”(受虐式控制),让女儿感应母亲的痛苦,产生负罪感;通过“同化”,把“重新过一次自己的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母亲对女儿的控制,并不一定意味着暴力,相反,它有时通过牺牲——“我是为你好”,完成运行。而女性会更明显地感受到责任感、负罪感。在心理咨询室里,哪怕再讨厌母亲的女儿也会说:“如果发生了战争,我肯定背着妈妈一起逃跑。”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血观音》

母女之间的独立性是更模糊的,有时母女俩会在身体上极端亲密。在小说《两个人住》里,角田光代描写了让自己不适的画面:母女相互穿内衣给对方看。角田说,她曾听同龄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女儿一度非常尊重、认同母亲,和母亲非常亲密,直至发现自己被母亲偏执地控制,发现“这不是我的价值观”,随之猛烈转向憎恨母亲的立场。

许多女儿,深刻体验到母亲与自己的身体连接,亦要在某个阶段,逐步剥离体内母亲的暗影。

重塑母亲的故事

母亲是女儿第一个深入观察的女性样本,形塑了女儿最初的世界观。而成年后的女儿,往往以妈妈作为对照,思考、继承或者逃离原本的身份。

可如果只有来自女儿的视角,母女关系就不会如此复杂缠绕。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恶毒女儿·圣洁母亲》,妈妈的视角里男生是个渣男,女儿视角里妈妈强迫自己分手

埃莱娜·费兰特曾经有点夸张地说,除了母女关系,她似乎什么也没写。小说中,她既是母亲又是女儿,不断切换着叙述的视角。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母亲曾经是女儿要逃离的“故乡”,女儿们为此学习了新女性的语言以及属于城市的生活方式。而在《烦人的爱》《暗处的女儿》里,她更贴近母亲的处境。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左图《暗处的女儿》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 / 王彦丁 / 黄语瞳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4

右图《烦人的爱》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10

《烦人的爱》里,女儿成为父亲的帮凶,监管美丽的母亲的身体,不自觉地对妈妈的穿着进行控制。在女儿面前,母亲用宽大、破旧的衣袍藏起身体。直到母亲去世以后,女儿才发现母亲的秘密——在打满补丁的旧衣之下,是母亲精致的内衣。

《暗处的女儿》里,女儿控制母亲,是通过无意识地侵占母亲的时间、空间、精力、情绪乃至身体完成的。想要逃离的母亲,最后又选择回去。

费兰特笔下的不是先锋女性,当她们想要逃离时,必须与内心另一股力量纠缠。“这些母亲姿态卑微、不顾一切,而且很痛苦,一次次产生重生的想法,但最后又不了了之。”母亲需要面临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当代的女人,我能不能让我的女儿爱我,我爱她们,但不用牺牲自己的全部,也不用因此痛恨自己。”(《碎片》,埃莱娜·费兰特著)费兰特还提到:“我们作为女儿,也会像裁缝一样,包裹母亲的身体。”

近些年,国内涌现了许多展现母女之间故事的文艺作品,如《这个女人》《但愿人长久》《当我走近你的时候》。其中,杨本芬的小说还原了妈妈的人生,同时,她也不再只是别人的外婆、妈妈,她以讲述者的身份被重新看见。母亲故事的重述,就是揭开“包裹着母亲身体的一层层包袱”的重要动作。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图依次为《但愿人长久》《这个女人》《当我走近你的时候》

在和斋藤环的对谈里,心理咨询师信田小夜子说,缓解母女关系,理解是起点,“不是说只去理解社会构造,而是去理解横亘在自己和妈妈之间的到底是什么,这些又是如何在历史中形成的,做到这一步可以说已经解决了七成。”另外就是“放下想赢过妈妈的执念”,或者将执念分享给有相同经历的人和心理咨询师。

“妈妈,是无敌的存在。”信田小夜子说。即使妈妈外在弱势了,她还是会“变强”,她的血压、血糖会升高。从这个意义上,女儿是绝对会输的。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逃跑》,执着控制女儿的妈妈

但她很想告诉那些困扰的母亲,女儿是和自己不同的人,不是自己的左右手。当女儿和母亲隔开距离、离开母亲身边以后,母亲就能拥有回顾自己人生的机会。

作者:Felicia

编辑:晏非

排版:杨盼盼

题图:《恶毒女儿·圣洁母亲》

水原三星官宣签下前日本国脚斋藤学

水原三星俱乐部官方宣布,球队签下了前日本国脚斋藤学。这笔签约填补了球队亚外的空缺。球员已于29日完成了与俱乐部的签约,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1年6个月的合同,球员将身披5号球衣出战。斋藤学是一名边锋,自 2008 年在日本 J 联赛首次亮相以来,他的职业生涯中J1共出场了407场比赛取得 69球和60次助攻。他是一名资深运动员,曾代表日本国家队参加了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和 2014 年巴西世界杯。他的能力和经验都得到了认可,该球员曾效力横滨水手、川崎前锋和名古屋鲸鱼队等 J 联赛劲旅。斋藤学拥有出色的创造力,速度快,带球出色,他的到来将提高水原三星得分能力及前场的攻击力。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0-1爆冷后,5-0夺冠!34岁前日本国脚戴帽,队史纪录诞生

北京时间11月25日17:30,J联赛第29轮,34岁前日本国脚家长昭博戴帽,31岁前巴西国脚达米昂传射建功,斋藤学在90分钟打进一球,川崎前锋主场5-0战胜大阪钢巴;双方拉开17分差距,川崎前锋提前4轮夺冠,主场11360名球迷见证。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这是川崎前锋65年历史第3座J联赛冠军,他们是近4个赛季第3次夺冠,只在2019赛季排名第4,无缘冠军。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川崎前锋对大阪钢巴完成赛季双杀,首回合是客场1-0取胜。

这一场5-0大胜,让川崎前锋创造队史纪录:这是他们32年跟大阪钢巴45次交锋最大比分胜利,此前最大比分胜利是在2008赛季主场4-0大胜。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事实上,川崎前锋本赛季连续2次打出创J联赛纪录的10连胜和12连胜,提前4轮夺冠已经是比较晚的了。原本在上一轮他们取胜即夺冠,结果客场0-1爆冷输给了大分三神,4轮意外丢掉了8分。当然,本轮在主场击败J联赛第二的大阪钢巴夺冠,让11360名球迷在主场狂欢,也是一个完美的结 果。

日本有毒父母多恐怖?洗脑孩子杀人,笑着围观17岁儿子被性侵

女神长泽雅美的新电影《mother》 前几天刚在日本上映,不同于以往麻酱(长泽雅美的昵称)在影视剧里开朗活泼又可爱的形象,

这一次她饰演了一位堕落暗黑的“有毒的母亲”。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有毒到什么程度?

生活混乱、挥霍无度,不对孩子负责,反倒让孩子跟着她颠沛流离、为她弄钱,甚至指使自己的儿子抢劫杀害祖父母…

这部电影改编自震惊日本的“川口市祖父母殺害事件” ,麻酱饰演的母亲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其人。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当年的新闻报道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被杀害的祖父母

2014年,埼玉县川口市,一名17岁少年优希(化名)为贪图钱财持刀杀害了自己的祖父母。

这个案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抢劫杀人案,是因为大多数人在了解到这个杀人夺财的少年十几年的人生之后,很容易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加害者?”

是手握屠刀的少年?

还是将他掌握在手中、随意摆布他的母亲?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电影剧照

回顾优希短短十几年的人生,就会发现这个少年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他的生命里只有无情挥霍的母亲,为了能够让这样的母亲满意,为了不让自己被抛弃,他可以做一切事。

优希小时候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到他4岁那年,家里债台高筑,一家人不得已逃往外地。

母亲幸子(化名)不顾家庭贫困,非但不去工作,还把父亲给她用来交房租的钱花在了柏青哥(弹子赌博机)和其他东西上。

不过对年幼的优希来说,这个妈妈虽然花钱无节制,但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就是他的“好妈妈”。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优希上小学后,一家人搬去了埼玉县,就是从这里开始,优希的生活一点点瓦解了。

父亲很少回家,大多数时间都跟情人在一起。

母亲在他二年级的时候也不去工作了,而是去牛郎店寻欢作乐。

父母不在的日子里,优希只能吃着便利店的便当,还要看着母亲带“朋友”回家,家里时常寄宿着牛郎,生活被搅得乱七八糟。

在这样混乱的日子里,优希的作息也开始失去规律,渐渐地早上起不了床,到了4年级干脆就不去学校了。

也是这时候,父母正式离婚,优希选择留在母亲身边。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新闻报道截图

从此他的生活只能用“不正常”来形容。 母亲幸子在网上认识了名古屋一个叫“亮”的男公关,离家出走一个月去找这个男人。

她完全没有顾及年幼的孩子,说走就走,那种“被抛弃”的绝望经历在优希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对于这个幼小的男孩来说,他的世界里只有母亲,如果连母亲都不要他了,他的世界就不存在了。

所以为了能够让母亲不抛弃他,为了能够对母亲一直“有用”,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所有。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之后,母亲和男公关亮一起回到了埼玉县,但俩人都没工作,但也丝毫没想着找工作挣钱,就靠卖掉优希的游戏、向亮的亲戚借钱等等来搞生活费,这些都用尽了之后就去坑蒙拐骗。

这样畸形的“家庭”在辗转各地之后,最终在一家情人旅馆安定了下来,在那儿住了两年之久。

优希不去上学,日常就是母亲一起在游戏中心和漫画咖啡厅里消磨时间,等着亮从临时工的工作里下班回家。

在情人旅馆小房间里的那两年,亮和母亲从来不会顾忌孩子的存在,就肆无忌惮地孩子面前啪啪啪。

光是在孩子面前展示性行为还不够,亮会抓住优希的脸,强迫他给自己口交。

母亲幸子就只是在旁边笑着看着,一点阻止的意思都没有。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这样的生活对优希来说还不能算是地狱最底层,当亮临时工的工作收入没了,亲戚的钱也花完了之后,母亲还怀上了亮的孩子。

出生的女孩虽然被命名为结衣,但没有提交出生申请,是个“黑户”,“一家四口”卷了朋友的钱逃往横滨,很快就花完了钱开始搭帐篷露宿。

母亲一如既往地一无是处,刚出生的小女孩一直都是优希来照顾,而亮因为生活压力,渐渐开始对优希施加暴力。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经常被施暴、遭受性暴力、母亲的熟视无睹、担负着养育妹妹的责任、习得性无助…

一个蜷缩在阴暗角落里不被看到的孩子有多绝望,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在乎。

那时的优希曾经无数次地想,“死了的话会很轻松吧。”

逐渐长大的优希开始和亮在同一家涂装公司工作,母亲还是老样子,把钱浪费在酒店、游戏中心、弹子赌博机这些东西上。

虽然亮预支了几个月的工资,也向公司的前辈借钱,用来做生活费,但母亲为了筹措玩的钱,还是逼着优希预支了工资。

而对于害怕被母亲抛弃的优希来说,除了听从母亲的话,他没有第二种选择。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在这样无底洞一般的消耗下,这一家人又开始了债台高筑后的逃亡。

没了去处的母子,向优希的外公外婆借钱也被拒绝,这时的母亲说,“如果杀了外公外婆的话,(钱)就能到手了。”

优希还以为母亲这么说只是在开玩笑,就含糊地回答,“是啊”。

但母亲一声又一声的逼问让他知道,她是认真的。

“真的能做到吗?”

“结果还是不行吗?”

一个十七年来一直掌控在有毒的母亲手中、恐惧被她抛弃的孩子,没办法对母亲的任何想法说不,哪怕她是让他去杀人。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第二天,两个人商量了杀人方法,优希去了外公外婆家,他一开始只是想借点钱,

但外公外婆早已经因为这个女儿多次借钱不还欠了债,所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优希。

想到母亲的计划,他不再迟疑,先是用电线勒紧了外婆的脖子,然后用厨房里的菜刀先后捅死了外婆和外公。

然后偷了8万日元的现金卡和照相机等财物就离开了家,之后跟母亲和妹妹汇合,入住酒店。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杀了祖父母得来的那些钱,仅仅3天就被挥霍一空,而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后,优希被警方逮捕。

在审判中,优希被判处15年徒刑,而母亲幸子因抢劫罪被判处4年半刑期,几年前就已刑满释放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加害者?”这个问题,想必大家在看完整个案件经过后内心已有判断。

2017年,优希曾在狱中写道,“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想犯罪,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如果没有母亲幸子的挥霍浪费,如果儿童咨询所能够对优希进行临时监护,让他能逃离那个绝望的环境,他就不会是“杀人犯”,而是一个认真腼腆的“普通孩子”。

可惜没有如果。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毒親”, 是报道“川口市祖父母殺害事件”中经常会看到的一个词,通常是指“支配孩子的人生,对孩子有害的父母。”

就像优希的母亲幸子,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对孩子更多表现出的不是爱而是利用和控制。

没有保护孩子,反而在孩子遭受暴力和性暴力时袖手旁观。

当然,像幸子这样完全烂透了的父母还是少数,更多的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是在孩子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潜移默化进行精神虐待的父母。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经过日本精神科医生斋藤学的研究,将“有毒的父母”分为了四类: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1、过度干涉的控制型父母

这种父母也是被指责最多的,比如最近很火的《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妈妈就是对孩子控制欲很强的典型。

她将自己的“母亲”身份看得很重,朱朝阳这个儿子就是她的全世界,她不容许孩子摆脱自己的控制。

看过这部剧的人,应该都对朝阳妈妈逼朱朝阳喝牛奶的戏份印象很深刻,从剧集一开始她就耳提面命地提醒着儿子喝牛奶。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来源:爱奇艺)

到了后来,更是强硬地逼着儿子喝牛奶,不管他喝不喝得下,不管牛奶是不是太烫了,这是她找回控制权的一种方法。

而在她想给儿子擦嘴角,却被儿子躲过去的时候,她情绪立马失控,几乎是狠狠地揪住儿子的脸强行给他擦。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这样把孩子当成全世界的“过度控制式”爸妈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也并不少见。

而过度控制的后果,虽然不至于像朱朝阳那样黑化,但确实很容易让孩子窒息。

2、疏忽的父母(无视、忽视孩子)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自然而然地渴望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因为父母是孩子小小世界里最亲近的人。

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无条件地倾注爱意。

有的父母确实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无视、忽视孩子。

上文里提到的优希父母是这样,《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爸爸也是这样。

在组成新家庭、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跟着前妻生活的儿子渐渐被爸爸忽视。

即使儿子成绩很优秀,回回考第一,乖巧又懂事,但爸爸并不在意,“当老爸的还不如同学的爸爸对自己儿子熟。”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带儿子去买鞋,还是因为牌友看到儿子的衣服太旧了,买鞋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孩子穿多大的鞋。

儿子被后妈打伤、被满楼道贴“他是杀人犯”的告示,却还要妈妈出面催,爸爸才答应过两天去看儿子。

这是一种“没有恶意的恶意”, 朝阳爸爸“没有恶意”是因为他不在乎,他有了自己疼爱的女儿,有了再婚美好的家庭,所以他不在乎跟前妻过活的儿子。

不在乎他成绩好,不在乎他乖巧,也不在乎他衣服破旧。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但正是这种“没有恶意”的不在乎,对朱朝阳来说是最致命的“恶意”。

他一直向往着父爱,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所以他没法接受,爸爸再婚生下的“妹妹”理直气壮地大声冲他喊:“爸爸只喜欢我不喜欢你,他讨厌你讨厌你!”

他那么聪明,肯定已经知道爸爸有了新的家庭不再在乎他,但他并不愿意承认,更不可能接受被朱晶晶(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这样大声喊出来。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没有哪个孩子能接受被父母当成可有可无的存在,即使不会因此对父母产生恨意,但这种不被最亲的人放在眼里的无助和失落,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3、野兽一样的父母

顾名思义,就是对孩子进行激烈的暴力、谩骂、性虐待等行为,破坏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4、生病和精神障碍的父母

需要周围人的支持和保护,还有极少数的具有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父母。

一般来说,这种过度控制的父母是被指责最多的,但有时,有的父母可能会兼具好几种“有毒的父母”特质。 比如优希的母亲,既忽视儿子,又控制儿子,并且在他遭受暴力和性暴力时袖手旁观。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虽然没有优希所处的环境那么地狱,但往往也会受“有毒的父母”折磨。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这些痛苦丝丝缕缕地缠绕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身上,成了他们摆脱不掉的沉重枷锁和心理负担。

他们不会像优希那样,去极端地杀人,而是每日每日地与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共存,试着去寻求帮助,试着去倾诉。

日推上#毒親# 的话题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发帖,或是宣泄痛苦,或是倾诉感悟。

=意识到有毒父母的诅咒=

为什么我不能向人们敞开心扉?

明明想跟大家搞好关系的…

这是为什么呢?

越是靠近

越是痛苦

又回到孤单一个人的状态

这样很奇怪吧?

我就是这样一步步

产生了对“生而痛苦”的疑问

意识到了有毒父母的诅咒

斋藤学 “我越来越像我妈了,这是每个女儿的宿命”

有毒父母的诅咒有多强大,只有身在其中的孩子们才能体会,原生家庭带来的各种心理阴影、创伤伴随着很多孩子长大成人,甚至也许会伴随一生,

希望想要成为家长的人们,能提前正视这个问题,如果无法给予孩子健康的爱,无法让孩子快乐长大,就再考虑一下要不要孩子。

也希望被有毒父母的诅咒纠缠的人们,能够挣脱束缚,积极地寻求帮助,明白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错,活出自己没有阴影的人生。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