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埃及、伊朗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龚觉远】“北约是一个危险的实体,如果北约(扩张)没有在乌克兰停止,一段时间后,他们会以克里米亚为借口发动战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周二晚上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对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表示支持。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三国峰会周二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落下帷幕。当地时间20日凌晨,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支持叙利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表示三国将继续合作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俄伊:对抗美国压力的强大联盟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0日报道说,德黑兰三国峰会讨论了有关叙利亚问题的“阿斯塔纳进程”,并讨论了其他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伊朗核问题和俄乌冲突。哈梅内伊除了在峰会上表达对普京的支持外,还呼吁俄罗斯对西方的欺骗保持警惕,称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被美国政策欺骗。
会后,三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对叙利亚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承诺,谴责“恐怖组织及其附属机构在叙利亚各地区日益增多的存在和活动”,表达了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三个国家继续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决心。联合声明还表示,反对一切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在叙利亚领土上制造新事实的企图,“包括非法的自治倡议,以及面对旨在破坏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威胁邻国国家安全的分离主义议程的决心”。20日上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美国政府必须结束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并停止支持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
《德黑兰时报》20日报道称,作为世界和西亚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要参与者,伊朗和俄罗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扩大政治和经济关系。过去几个月,两国关系提升至新水平。(美国)对两国实施制裁是拉近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使两国成为对抗美国压力的强大联盟。
俄土为伊朗站台
上周,拜登刚结束他的中东首秀,普京随后便前往伊朗参加德黑兰峰会,其中大有深意。对于此次的德黑兰峰会,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0日称,普京在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后来到德黑兰——拜登打算组建一个反对伊朗的联盟,但普京的访问提醒所有人,“镇上有一位新警长”。
“阿拉比亚”电视台20日称,最近在沙特吉达举行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是遏制伊朗的地区威胁,拜登成功利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恐伊综合征”,在地区国家间聚拢支持以色列、剑指伊朗的联盟力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效。“在此情形下,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三国峰会接踵而至,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称,普京和埃尔多安参加德黑兰峰会,并会晤伊朗领导人,大有为伊朗站台、破解美国为首的包围伊朗地区联盟的考量。
但沙特《阿拉伯人报》20日称,“虽然德黑兰峰会提供了很多合影机会、发表激烈言论的平台和表面上的协议,但现实情况是,三位领导人的共同点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他们的个人议程没有协同作用,虽然联合挑战可能暂时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但处理它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日称,美国伊朗事务特使罗伯特·马利周二回应普京访问伊朗时表示,伊朗在重启核协议或与莫斯科一起更加孤立间面临选择。马利称,不重新达成协议意味着伊朗不得不求助于俄罗斯,不得不向俄罗斯出售无人机。马利威胁称,美国将“使用我们掌握的工具”来制裁任何对俄供应武器的国家。
美国《纽约时报》19日报道称,普京的伊朗之行凸显了乌克兰战争如何帮助两个与欧洲和美国隔绝的地区大国结盟,并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危机组织伊朗主任阿里瓦兹说,“俄罗斯和伊朗仍然互不信任,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彼此”。
俄罗斯《观点报》20日报道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领导人在德黑兰举行的峰会具有历史意义。土耳其媒体报道指出,全世界都在关注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领导人在德黑兰的会晤,最终的声明聚焦叙利亚的解决方案,具有历史性意义。联合声明着重强调叙利亚问题,并关注全世界局势。
一些媒体也对中东局势表示了担忧。“中东在线”新闻网20日称,拜登中东首秀试图拉拢地区国家,而德黑兰峰会又成为针对拜登的一场博弈,这令中东地区台前幕后的明争暗斗被加速推进,原本就复杂的地区局势更加剑拔弩张、扑朔迷离,甚至弥漫着硝烟味,前景令人担忧。
2024年伊始,伊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俾路支山区中发出隆隆爆炸声。伊朗对临近的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发动袭击,意图打击藏身于此的伊朗反政府武装正义军(俾路支人组成)。
巴基斯坦迅速回击,空袭了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伊巴两国都指责对方侵犯本国主权并撤回大使。
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冲突发生3天后伊巴两国就全面恢复了外交关系,国际社会甚至认为这是两国为解决俾路支问题而上演的一场双簧。
▲互相越境袭击
细细看来,伊巴两国袭击的地区是两国境内的俾路支人聚居区。部分激进的俾路支人一直希望脱离伊朗与巴基斯坦的控制,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他们成立反政府武装,如伊朗的真主旅频繁袭击伊朗军队和基础设施,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近年来接连制造针对中国驻巴领事馆、卡拉奇孔子学院、瓜达尔快速路项目的恐怖袭击,每年都会造成数百人伤亡,其中包括中国等外国人员,日益猖獗的分裂势力让伊巴两国头痛不已。
特殊的地缘局势如何让俾路支独立运动愈发复杂?伊朗、巴基斯坦两国如何应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分裂的俾路支地区
一、“部落制帝国”
俾路支人生活的区域位于今伊朗东南部、巴基斯坦西部、阿富汗西南部,这里被称为俾路支斯坦(俾路支人的土地)。
这里山区面积广大、自然环境较差。在古代,这里是介于伊朗高原-南亚政权之间的过渡地带。
▲俾路支斯坦
俾路支族人口约2000万,其中60%居住在巴基斯坦,25%居住在伊朗,10%生活在阿富汗。在三国境内都有涉及俾路支人的一级行政区划。
如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俾路支省 ,占巴国面积的43.7%;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占伊朗面积的11%。阿富汗的尼姆鲁兹省是俾路支人聚居区,该省省长常年由俾路支人出任。
▲俾路支人分布
俾路支人是一支发源自西亚的古老民族,伊朗人认为俾路支人和自己一样,是雅利安人后裔;阿拉伯经典歌谣《达普塔·沙伊尔》则认为俾路支人是先知穆罕默德叔叔哈姆扎的后裔。俾路支人认为自己是独立发展而来的民族。
古代的俾路支人生活在今叙利亚境内,他们没能像伊朗人、阿拉伯人那样建立大型帝国,而是以部落为社会组成单位,先后臣服于西亚的地区强权。
7世纪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快速传播到西亚、北非地区,俾路支人被阿拉伯人征服并皈依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8至10世纪,因为人口膨胀和阿拉伯人对土地的垄断,俾路支人在阿拉伯帝国境内向东迁徙。
土地肥沃之处已被其他强族占据,俾路支人只能在西亚大地上选择一些“边角之地”。
他们从叙利亚进入今伊朗东南部、巴基斯坦西部,更远的抵达阿富汗和印度河流域。
11世纪后阿拉伯帝国陷入分裂,俾路支人成为一些新独立国家的臣民。俾路支人的聚居区大致确定,即俾路支斯坦。这里山地众多,发展滞后。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封建王朝无力将统治力延伸至此,俾路支斯坦始终保持半独立半自治状态。
▲古地图中的俾路支斯坦
15世纪末, 俾路支首领米尔·查卡尔·汗首次建立俾路支政权,由部落联盟组成,奠定了今天“大俾路支斯坦”的基本疆域。
1490至1520年,松散的部落联盟政权因内战瓦解。各个部落的萨达尔为扩大自己的力量,将其他部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相互兼并。
公元1666年,艾哈迈德部落首领米尔·艾哈迈德·汗再次建立松散的部落联盟政权,即卡拉特汗国。新生的俾路支政权依然面临着伊朗高原——南亚两大地缘势力的包夹。
▲夹缝中的卡拉特
16世纪后,伊斯兰化的波斯萨非王朝建立,成为伊朗高原新的霸主。萨非王朝时期,什叶派被确立为伊朗的国教。萨非王朝渗透影响了俾路支地区,信仰逊尼派的俾路支酋长们在绝对实力面前向伊朗臣服。
与此同时,伊斯兰化、突厥化的蒙古后裔在北印度建立了莫卧儿政权。莫卧儿帝国通过印度河流域对东俾路支施加影响。
总体来说,因为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俾路支人更多选择向伊朗、阿富汗政权效忠。
▲依附强权的俾路支人
18世纪,卡拉特君主通过兼并其他部落建立了统一国家,于1758年正式脱离波斯恺加王朝和阿富汗杜兰尼王朝的控制。
西俾路支仍被大大小小的酋长分散治理,依然受到伊朗的强势影响。统治东俾路支的卡拉特国位于阿富汗和印度之间,重要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19世纪英国殖民扩张的目标。
▲英属印度向西扩张
19世纪后,英俄两国在近东到远东数千公里的地域上展开竞争(大博弈)。英国染指阿拉伯半岛与伊朗南部,同时不断拓展其在印度的殖民范围,俄国则冲入中亚腹地。
印度凭借庞大的人口和物产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保护此地是英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
1839年10月, 英军征服卡拉特,使其成为英属印度境内的一个土邦。此后英国又控制阿富汗等地,不断巩固英属印度北方防线。
▲南亚成为英国全球殖民体系的一环
在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指导下,1893年划定的“杜兰线”将东俾路支划归英属印度和阿富汗。
卡拉特汗国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在英国殖民体系中仅作为英属印度的西北屏障,卡拉特君主仍保留自治权利。
此外,英国向伊朗南部渗透,1896年划定的“戈德史密斯线”把西俾路支划给伊朗。大博弈的戏码同样在伊朗上演,至1907年英俄签订条约,分别控制伊朗南北部,伊朗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伊朗沦为英俄势力范围
1925年,巴列维王朝取代恺加王朝开始统治伊朗。首任君主礼萨汗希望通过改革帮助伊朗实行现代化,包括大规模发展工业、开展大型基建等。
伊朗出现了中产阶级,国力和世俗化水平有所提高,开始试图摆脱殖民影响。
▲礼萨汗
1928年,巴列维王朝的军事远征推翻了西俾路支人部落首领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的统治,西俾路支正式并入伊朗版图,西俾路支半独立的状态彻底终结了。
巴列维王朝以统一的波斯民族身份、波斯语、什叶派等为基础的同化政策促使西俾路支波斯化。
西俾路支主要的部落首领获得政府的津贴,代替正式官员管理俾路支的一切。
▲伊朗征服西俾路支
为了使俾路支人尽快融入伊朗,伊朗政府取缔俾路支人的文化组织;禁止国有媒体、教育和政府机构使用俾路支语,出版俾路支语的书籍、报刊都被视为非法;禁止在学校等公共机构穿戴俾路支人的传统民族服饰。同时推广波斯语,用波斯语重新为俾路支村庄和地标命名。
西俾路支的人口仅为俾路支族群的20%-30%,为防止本土俾路支人与英国殖民的东俾路支(卡拉特汗国)联动,进而形成较大的反抗力量,伊朗严格限制国内俾路支人与境外俾路支人联系。
同时将西俾路支、克尔曼和锡斯坦进行合并,成立锡斯坦-俾路支省。该省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占伊朗总面积的11%。人口仅占伊朗的2%。
▲伊朗边陲的俾路支
伊朗强制非俾路支人迁入该省,当地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尤其在首府扎黑丹,约40%的居民都是非俾路支人。该省主要职位由什叶派精英担任,信仰逊尼派的俾路支人沦为被统治民族。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俾路支的城市中产阶级开始组建民族主义组织,开展地下活动。同时期的卡拉特汗国保留自治权利,英国也懒得管这片不毛之地。
▲卡拉特汗国(红色)在今巴基斯坦的位置
二、俾路支之殇
二战后,英国以宗教为标准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卡拉特、海得拉巴等土邦可根据自身的宗教情况自行决定加入印巴或独立。
巴基斯坦作为一个人工拼接的国家,伊斯兰教是该国民众的唯一共同点。其国内民族构成复杂,人口居多、地域开发良好的旁遮普、信德两族掌控了政权。人口总数最多却居住在飞地的孟加拉族、人口较少的俾路支族、普什图人都被边缘化了。
▲巴基斯坦成立
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和印度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与此同时,统治东俾路支的卡拉特汗国在军事威胁下同意加入旁遮普族、信德族主导的巴基斯坦。
1948年4月,巴军进驻卡拉特并逮捕汗王。汗王的弟弟卡里姆王子拒绝投降,率领俾路支部落武装依靠地形优势抵抗巴军。
1949年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巴军集结力量扑向东俾路支,1952年巴军逮捕卡里姆王子,第一次俾路支冲突宣告结束。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左)与卡拉特末代君主
卡里姆起义拉开了俾路支人与旁遮普、信德族人控制的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对抗的大幕,巴军的残酷镇压让俾路支人认为只有抵抗才能维护民族权益。
东俾路支局势引起了伊朗的注意,作为邻国,伊朗是最早承认巴基斯坦的国家之一。伊朗是全球最大的什叶派国家,在宗教观点上与信仰逊尼派的巴基斯坦差别较大。
但共同的地缘利益将两国紧紧绑定,1948年互派大使后,伊巴两国在1950年确立“亲密的朋友关系”。
▲伊巴建交
如果当初卡拉特汗国独立,势必会刺激伊朗控制的西俾路支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将对伊朗的治理带来极大困扰。因此伊朗对巴基斯坦吞并卡拉特、镇压俾路支起义的行动表示支持。
巴基斯坦北部还生活着数百万普什图人。这些人本来与阿富汗的普什图人(阿富汗主体民族)是一个整体,只不过因为近代殖民统治,被一条杜兰线分隔南北。
▲民族复杂的地区
巴境内的普什图人同俾路支人一样,希望脱离巴基斯坦建立民族国家。伊朗境内也生活着近百万普什图人,同巴基斯坦加强合作是遏制分裂势力的重要途径。
伊朗历史上遭遇英俄两国的威胁,二战后实力强劲的苏联依然不放弃南下印度洋的地缘构想,对伊朗构成巨大威胁。
▲北方巨兽
冷战开始后,伊朗选择加入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巴基斯坦的死敌印度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巴方自然选择倒向美国,伊巴同时加入西方阵营,形成准同盟关系。
▲伊朗国王(右二)访美
50年代中后期,伊巴两国正式划定了陆路边界。巴控俾路支成立俾路支省,当地面积34.7万平方公里,占巴国面积的43.6%,是该国面积最大的省,人口却只占巴国5%。
这片地广人稀之地经济落后,民众对生活水平相当不满,政府又难以将管控力延伸到庞大的山区之中,俾路支山区逐渐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
当时的袭击和抵抗都是由俾路支部落组织的,尚未出现派系武装。俾路支东西分治的状态进一步固化,俾路支地区动荡再起。
▲荒凉山区中的伊巴边界
先是伊朗的西俾路支地区爆发了达德·沙领导的抗议运动,要求伊朗人尊重俾路支人的文化和语言。紧接着巴基斯坦在1958年爆发了第二次俾路支冲突。
当时的巴基斯坦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减了俾路支地区权利。为了打击俾路支反抗势力,时任巴基斯坦总统的阿尤布·汗决定先发制人,他借口巴军士兵遇袭出兵俾路支省。
▲阿尤布·汗
俾路支部落在山地中对巴军开展游击战,巴基斯坦被迫同意赦免叛乱份子。俾路支人刚放下武器,巴军就逮捕了叛乱领导诺罗兹,他的儿子们全被处以绞刑,诺罗兹本人惊惧而死。
巴基斯坦背信弃义的行为让俾路支人恼怒不已,他们在蛰伏中为下一次反抗积蓄力量。
巴基斯坦的中央集权改革不仅损害了俾路支人的利益,还伤害到境内普什图人的权益。阿富汗始终认为巴境内普什图人聚居区应是阿富汗的一部分,巴方的集权改革造成阿巴关系极度紧张。
▲阿富汗希望吞并所有普什图人聚居区
伊朗邀请阿巴代表前往德黑兰谈判,缓和了两国关系,避免巴基斯坦地缘环境进一步恶化。
伊朗并不满足于当地区协调者,时任伊朗国王的巴列维思维开明,他希望将伊朗建设成一个发达的世俗国家。
当时伊朗农民占人口的70%,教会仍占据大量地产。为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削减什叶派教会的影响,巴列维国王在1963年启动了“白色革命”。
▲巴列维
在石油收入的支撑下,伊朗希望通过土地国有化、男女平权、推广基础教育的方式快速实现现代化。
巴列维国王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辉煌,建设中东第一强国。6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上升,坐拥庞大石油资源的伊朗愈发自信。而巴基斯坦则在60年代先后陷入第二次印巴战争和第三次俾路支冲突中。
伊朗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继续支持巴基斯坦,此后伊巴关系随着伊朗实力的增强而逐渐失去原来的对等地位。
▲巴基斯坦总理会见伊朗王后
1971年,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战败,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伊朗国王公开表示“一旦巴基斯坦进一步分裂,伊朗将接管与伊朗接壤的巴俾路支省”。
巴方需要伊朗在俾路支、普什图等民族分裂问题上提供支持,只能小心翼翼安抚着伊朗傲娇的内心。
1973年,巴基斯坦担心俾路支效仿孟加拉独立建国,废除了当地实行数百年的萨达尔(酋长)制度。希望以政府机构代替部落对当地实行管控,这直接引爆了第四次俾路支冲突。
▲俾路支人重视部落传统
此次冲突烈度超过前三次之和,俾路支人吸取之前的教训,通过“俾路支人民解放阵线”组织人力物力对抗巴政府。
巴军出动8万军队,最终俾路支游击队死亡5000人,巴军阵亡3000人,冲突直到1977年才渐渐平息。
独立短短30年,巴控俾路支地区就爆发了四次大规模冲突,让巴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伊朗统治的西俾路支地区人口较少,当地融入伊朗国家的时间比巴基斯坦早20年,所以伊朗在俾路支问题上的压力小于巴基斯坦。
▲伊巴军事交流
三、不成功的治理
70年代末,亚洲西南部发生了一系列权力更迭,给俾路支问题带来了新的境况。
1977年,巴基斯坦军方政变,齐亚克将军上台。齐亚克采用温和手段,允许俾路支民族主义者参政,暂时安抚了俾路支人的情绪。
此时的伊朗也暗流涌动。推行十余年的白色革命并未取得预想效果,官员腐败、民众失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伊朗社会矛盾加剧。
▲抗议的伊朗民众
被剥夺地产的教士阶层趁机笼络民众,在保证不建立宗教政权的基础上,希望得到民众支持推翻君主政体。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颇具声望的“大阿亚图拉”(什叶派最高等级教士)霍梅尼返回伊朗领导革命,推翻君主政体后,教士阶层打破此前的默契,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同年,因亲苏领导人被推翻,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以图恢复亲苏政权,地区局势为之大变。
▲苏军入侵阿富汗
伊朗作为中东唯一的什叶派大国,意图通过输出宗教革命来扶持他国什叶派势力,借此改善地缘环境。
这让伊朗什叶派与中东逊尼派国家矛盾激化。巴基斯坦也是逊尼派国家,但考虑到实际地缘需求,巴基斯坦决定与伊朗保持良好关系。
▲中东什叶派分布
伊朗输出革命的行为与邻国伊拉克爆发了激烈冲突。伊拉克什叶派占多数,政府却由逊尼派掌握。
当时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埃及已然衰落,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希望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阿拉伯世界话事人。
两伊的冲突最终引发战争,这场战争严重削弱了两伊实力。特别是领土更广阔的伊朗,俾路支人信仰逊尼派,伊拉克打着“宗教兄弟”的旗号支持伊朗境内的俾路支人独立,伊朗对西俾路支等边疆区域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两伊战争
同时期的巴基斯坦推行温和的民族政策,巴控俾路支平稳度过了20世纪的最后20年。但这种让步换来的平稳不会长久,巴国的俾路支动乱没能彻底根治。
90年代后,伊朗也在其控制的俾路支地区实行宽松治理措施,借此缓和西俾路支的反抗情绪。
但当地依然贫穷落后,伊朗对当地也缺乏资金投入。截至2000年,西俾路支人口的70%是农民,当地人均收入仅为伊朗全国水平的65%,俾路支语的地方语言地位不被承认。
▲山区中的俾路支村镇
为保证民族利益,西俾路支地区在2002年成立了真主旅,成员规模约2000人。
俾路支斯坦山区纵横,伊巴两国对这里难以实行有效的边境管理。这不仅滋生了大量毒品、武器走私,俾路支独立份子还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躲避本国政府打击。
例如伊朗的俾路支真主旅就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了20多座营地。巴基斯坦境内最大的俾路支分裂势力“俾路支解放军”也在伊巴边境建立大量山地营地,巴军几次围剿都收效甚微。
▲俾路支解放军
2005年,驻扎在俾路支省的巴军士兵强奸了一名俾路支族女教师。俾路支人要求严惩士兵,遭到巴政府拒绝,巴控俾路支局势再度紧张。
伊朗的真主旅、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等组织联合对两国发动袭击。如2005年伊朗总统内贾德车队遇袭,2007年真主旅在锡斯坦-俾路支省会扎黑丹发动恐怖袭击,17名伊朗军人死亡。
▲频频遭袭的伊朗军队
巴基斯坦控制的东俾路支地域更广、人口更多,面临的分裂势力挑战更为严峻。如今巴控俾路支境内有俾路支解放阵线、俾路支共和军、俾路支虔诚军等众多组织,其中实力最强的是2000年成立的俾路支解放军。
伊巴两国加强合作,共同打击俾路支分离势力。2008年,巴方逮捕了伊朗真主旅创始人里吉,里吉被遣返伊朗后,于2012年处以绞刑。
▲里吉被捕
俾路支分离组织没有就此罢手,他们甚至成为域外国家干涉伊巴政局的工具。分离自真主旅的正义军在2012-2018年发动超过200次袭击,造成伊朗方面超过200人死亡。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等组织与印度取得联系,2017年后,该组织接连对俾路支省内的巴军车队、外国援建基建项目,甚至是卡拉奇的中国领事馆发动恐怖袭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俾路支解放军袭击卡拉奇孔子学院
伊巴两国纷纷使出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方面加大对本国俾路支地区的投入,希望通过改善当地落后面貌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如伊朗建设西俾路支的恰巴哈尔港,使其成为联通波斯湾-印度洋的重要点位。另一方面,伊巴紧密合作,加大对境内俾路支分离势力的围剿。
▲伊朗的开发计划
2024年伊始,伊朗率先对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正义军(伊朗真主旅分支)发动袭击,但也造成巴境内平民伤亡。巴基斯坦宣布撤回驻伊大使并空袭了伊朗的锡斯坦-俾路支省,造成当地平民死伤的同时也破坏了该地的俾路支独立分子营地。
▲巴基斯坦出动歼10C
伊巴两国都指责对方侵犯本国领土主权,同时又表示尊重对方主权,袭击只是为了打击躲藏在对方领土的俾路支武装分子,借此维护国家利益。
就当国际社会认为伊巴之间冲突必将升级时,伊巴两国却在几天后完全恢复了外交关系,还确定了两国高层互访时间,刚刚发生的袭击事件似乎是一场“计划已久的双簧”。不管真相如何,俾路支问题始终是伊巴两国无法释怀的问题。
▲巴基斯坦总理(右)会见伊朗外长
伊巴两国控制的俾路支土地分别占两国总面积的11%和43.6%,人口分别占2%和5%。当地经济落后,却是一块不能放弃的土地,伊巴两国为消化吸收俾路支不断摸索。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省会——奎达
高压政策激起了俾路支人的反抗,民族对立、教派冲突的基础上,外部势力的介入让俾路支各支武装力量频繁发动恐袭,给伊巴两国开发建设俾路支地区带来极大挑战。
俾路支,如同一个不断开裂的伤口,始终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挥之不去的梦魇。
▲进驻俾路支省的巴基斯坦军队
北京时间9月14日凌晨1点,本赛季亚冠联赛1/8决赛迎来首场比赛,C组的小组第1名,来自伊朗超的豪门德黑兰独立,将会迎战从A组拿到第2名,侥幸晋级到淘汰赛的沙特超豪门利雅得新月!从球队的实力和近期的状态来看的话,德黑兰独立晋级的可能性无疑更大,利雅得新月这支亚冠新贵,或将难逃一劫被淘汰出局!
德黑兰独立上赛季在伊朗超拿到了亚军的好成绩,本赛季30轮踢完,成绩有所下降,只拿到了季军!而且,德黑兰独立在8月初进行的伊朗杯决赛中,与胡齐斯坦钢铁战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不敌对手,无缘拿到冠军!从8月初到现在,德黑兰独立已经有整整1个月的时间没有进行正式的比赛,所以状态到底如何,还需要打1个问号!不过,德黑兰独立阵中的迪亚巴特、伊斯梅利和加埃迪等人,分别在亚冠中打进了5球、3球和3球!可以说,德黑兰独立拥有亚冠最猛的火力,进攻是他们获胜的关键因素,利雅得新月要小心了!
利雅得新月是2019年的亚冠冠军得主,但是利雅得新月在本赛季亚冠联赛小组赛中的表现并不是很好,6战3胜1平2负,与伊提洛尔同积10分,但因为相互的胜负关系,最终排在了小组第2名,好在积分足够,最终靠着成绩最好的3个小组第2名,利雅得新月侥幸晋级了!沙特超已经进入了新赛季,前3轮沙特超联赛的比赛中,利雅得新月的表现着实不错,2胜1平积5分,暂时落后3战全胜的吉达联合,排在第2名的位置!总体来说,利雅得新月的实力还是有的,德黑兰独立不可掉以轻心!
两队在亚冠赛场上有过6次交锋,其中德黑兰独立4胜2平,进6球丢4球,占据一定的优势!综合以上所有的因素来看,这场单回合淘汰的亚冠1/8决赛,看好德黑兰独立在常规时间内保持不败!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埃及、伊朗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龚觉远】“北约是一个危险的实体,如果北约(扩张)没有在乌克兰停止,一段时间后,他们会以克里米亚为借口发动战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周二晚上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对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表示支持。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三国峰会周二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落下帷幕。当地时间20日凌晨,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支持叙利亚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表示三国将继续合作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俄伊:对抗美国压力的强大联盟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0日报道说,德黑兰三国峰会讨论了有关叙利亚问题的“阿斯塔纳进程”,并讨论了其他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伊朗核问题和俄乌冲突。哈梅内伊除了在峰会上表达对普京的支持外,还呼吁俄罗斯对西方的欺骗保持警惕,称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就是被美国政策欺骗。
会后,三国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对叙利亚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承诺,谴责“恐怖组织及其附属机构在叙利亚各地区日益增多的存在和活动”,表达了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这三个国家继续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决心。联合声明还表示,反对一切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在叙利亚领土上制造新事实的企图,“包括非法的自治倡议,以及面对旨在破坏叙利亚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威胁邻国国家安全的分离主义议程的决心”。20日上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美国政府必须结束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并停止支持该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恐怖组织。
《德黑兰时报》20日报道称,作为世界和西亚政治经济舞台的主要参与者,伊朗和俄罗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扩大政治和经济关系。过去几个月,两国关系提升至新水平。(美国)对两国实施制裁是拉近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使两国成为对抗美国压力的强大联盟。
俄土为伊朗站台
上周,拜登刚结束他的中东首秀,普京随后便前往伊朗参加德黑兰峰会,其中大有深意。对于此次的德黑兰峰会,伊朗迈赫尔通讯社20日称,普京在拜登访问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沙特后来到德黑兰——拜登打算组建一个反对伊朗的联盟,但普京的访问提醒所有人,“镇上有一位新警长”。
“阿拉比亚”电视台20日称,最近在沙特吉达举行的“安全与发展峰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是遏制伊朗的地区威胁,拜登成功利用了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恐伊综合征”,在地区国家间聚拢支持以色列、剑指伊朗的联盟力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效。“在此情形下,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三国峰会接踵而至,显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称,普京和埃尔多安参加德黑兰峰会,并会晤伊朗领导人,大有为伊朗站台、破解美国为首的包围伊朗地区联盟的考量。
但沙特《阿拉伯人报》20日称,“虽然德黑兰峰会提供了很多合影机会、发表激烈言论的平台和表面上的协议,但现实情况是,三位领导人的共同点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他们的个人议程没有协同作用,虽然联合挑战可能暂时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但处理它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日称,美国伊朗事务特使罗伯特·马利周二回应普京访问伊朗时表示,伊朗在重启核协议或与莫斯科一起更加孤立间面临选择。马利称,不重新达成协议意味着伊朗不得不求助于俄罗斯,不得不向俄罗斯出售无人机。马利威胁称,美国将“使用我们掌握的工具”来制裁任何对俄供应武器的国家。
美国《纽约时报》19日报道称,普京的伊朗之行凸显了乌克兰战争如何帮助两个与欧洲和美国隔绝的地区大国结盟,并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国际危机组织伊朗主任阿里瓦兹说,“俄罗斯和伊朗仍然互不信任,但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彼此”。
俄罗斯《观点报》20日报道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领导人在德黑兰举行的峰会具有历史意义。土耳其媒体报道指出,全世界都在关注土耳其、俄罗斯和伊朗领导人在德黑兰的会晤,最终的声明聚焦叙利亚的解决方案,具有历史性意义。联合声明着重强调叙利亚问题,并关注全世界局势。
一些媒体也对中东局势表示了担忧。“中东在线”新闻网20日称,拜登中东首秀试图拉拢地区国家,而德黑兰峰会又成为针对拜登的一场博弈,这令中东地区台前幕后的明争暗斗被加速推进,原本就复杂的地区局势更加剑拔弩张、扑朔迷离,甚至弥漫着硝烟味,前景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