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在英国牛津郡演讲时表示,鉴于各国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与中国“脱钩将是愚蠢”的,美国应该努力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这位此前不停渲染“中国威胁”的美国高官当天在演讲中并未放弃炒作所谓中国的“战略竞争挑战”,但否认要采取“脱钩”行动。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图源:法新社)
当地时间7月1日,伯恩斯出席了第59届英国迪奇雷基金会年度演讲,发表了主题为“世界变革与情报的作用”的讲话。
在长达8页的演讲稿中,这位美国中情局局长一共提到了19次“China”。
他称,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构成了严峻的考验,“但是,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也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方面越来越有实力这么做的国家”。
当地时间7月1日,伯恩斯在英国演讲(视频截图)
伯恩斯称赞了中国过去50年的变革,称中国人民值得被称颂,声称这也是“美英两国支持的转变”,随即提到了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4月阐述英国对华立场时的说法,“一个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有利于英国,也有利于世界”。
接着伯恩斯话锋一转,宣称“问题不在于中国的崛起本身,而在于伴随崛起出现的行动”,开始炒作中俄“无限合作伙伴关系”和台海问题。
他补充称,在这个新时代,竞争是在经济相互依赖和商业联系密切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对美英两国自身、两国经济和全球都有益,“但也造成了战略依赖、严重的脆弱性以及对我们的安全和繁荣的严重风险”。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发现自己在关键矿产和技术上受一个垄断联盟摆布,特别是一个已经表现出有意愿和能力加深这些依赖并将其武器化的国家。”伯恩斯声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脱钩’,那将是愚蠢的,而是通过确保有弹性的供应链、保护我们的技术优势、投资于工业产能,来明智地降低风险并实现多元化。”
在这场演讲中,伯恩斯还称,如美国总统拜登所说,世界正处于一个“拐点”,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美国现在的任务是塑造未来——在基础优势上投资,与盟友一起为共同事业而努力。
他表示,此目标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能否应对好三个挑战,第一个就是美国中情局惯常炒作的所谓的中俄两国带来的挑战。
“首先就是来自崛起且雄心勃勃的中国的战略竞争挑战,以及来自俄罗斯的挑战——俄罗斯不断提醒我们,衰落中的大国可能与崛起中的大国一样具有‘破坏性’。”伯恩斯声称。
他列举的另外两个挑战是全球性问题(气候危机、流行病等)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美国政客在国际上大肆鼓吹“脱钩”,以所谓“战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4月以来,“与中国脱钩”的措辞逐渐从拜登政府高官口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去风险化”。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访华时称:“试图遏制中国并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的指控与我们实际在做的事情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别。在供应链领域是具有风险性,也是多元性的。”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中方一向认为,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不是挑战。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方不回避也不惧怕竞争,但我们反对以竞争定义整个中美关系,打着竞争的旗号对一国进行污蔑抹黑,限制别国的正当发展权利,甚至不惜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所为。
而对于所谓“去风险化”的提法,中方也多次批驳。
5月31日晚,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推特发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去风险化实际上就是脱钩。”
“想想看:他们试图孤立的国家,是一个占据世界五分之一人口、拥有超过5000年文明、作为世界140多个国家主要贸易伙伴、世界第一大外国投资目的地、世界第一大制造商和第一大电动汽车出口国......这就像几条溪流偏要绕过并孤立长江和黄河一般——它们最终只会干涸。”
6月19日晚,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中外媒体吹风并答问。关于“去风险”,杨涛表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仍是“脱钩断链”,本质上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此前也告诉观察者网,相比于“脱钩”,如今西方所谓“去风险化”的概念范围更大、边界更模糊、主观阐释性更强,甚至更难做到,美欧国家不断通过搞“话语标签战争”使其自身行为“合法化”,而在前期“脱钩”全面趋向于失败的背景下,“去风险化”在更多的时候,不过是其用来“挽回尊严”向选民交代,并继续进行政治操弄的一种类似“PUA话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提到美国留学,大家的第一反应多半是“上藤校”。而提到去英国留学,那必须是要上“G5”。
大家有没有想过,网络上和身边人常说的“藤校”和“G5”到底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呢?
今天Vicky就带大家深度探究一下这两个联盟的“前世今生”,感兴趣的伙伴们快坐好了~
01
G5超级精英大学
G5,英文又称the G5 group或the G5 super elite,是被英国媒体报道的5所精英学校,是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IC)、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LSE)的并称。
G5超级精英大学的说法第一次出现是在200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THES)的一篇研究报告“Super Elite in secret bid for cash boost”上。
图源网络
该文章介绍了G5超级精英大学联盟创立初衷是为了向政府申请额外的教学拨款来保证其高质量的教学和研究水平。这些大学认为政府教育开支的缩减将会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如果政府不提高拨款,他们将被迫削减招生人数。但此项动议以2010年组建的“保守党-自民党联合政府”将学费上限提升至9000英镑宣告失败。
后来,G5大学的称呼慢慢象征了英国最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师生质量和经济实力。
其中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常年占据英国大学排行榜前五名,世界大学排行榜前十名。
02
常青藤联盟
✅常青藤联盟介绍:
大家可能在网上既见过“常春藤”,也见过“常青藤”,多少会慌张到底哪个是对的。其实这两者只是音译上的差别,两者都可以,是一个意思,喜欢怎么叫都行,不必惊慌。本文就用“常青藤”这个叫法了!
常青藤盟校(Ivy League)是由美国的七所大学和一所学院组成的一个高校联盟。在美国,“常青藤”就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
它们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Philadelphia, PA),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Cambridge, MA),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 (New Haven, CT),纽约州的哥伦比亚大学 (New York, NY),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NJ),罗得岛州的布朗大学 (Providence, RI),纽约州的康奈尔大学 (Ithaca, NY),和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 (Hanover, NH)。这8所大学都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历史悠久,治学严谨,有着非常多的知名校友,包含政界、商业、科学等多个领域。
✅常青藤联盟最初的形态:
早期的常青藤学院只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普林斯顿4所大学。
常青藤盟校的说法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这些大学早在19世纪末期就有社会及运动方面的竞赛,各校订立运动竞赛规则时进而订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规章,选出盟校校长、体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会讨论各校间共同的有关入学、财务、援助及行政方面的问题。随着体育赛事的联盟,这8所大学也开始经常合作并且共享学术资源。
✅“常青藤联盟”称呼来源:
关于称呼的具体来源,目前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常青藤联盟”的原名应追溯到1937年,一位《纽约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体育新闻记者斯坦利·伍德沃德(Stanley Woodward)先生铸造了此名词,原因是美国最古老及最精英的学校建筑物均被常青藤覆盖住。
第二种,来自较早称之为“四联盟”(Four League)的运动协会,成员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在保持学术传统之时,“四联盟”(Four League)被写为罗马数字的“四联盟”(Ⅳ League)。而读起来英文字母时,“Ⅳ”有着和“Ivy”同样的发音,所以被称为“常青藤”。
不论何种理论是正确的,到1954年时,“常青藤联盟”(亦是所谓的常青藤团体董事会议:The Council of Ivy Group Presidents)一词被正式形成沿用。
怎么样,现在你了解了这两个称呼的含义和来源了吗?还有哪些名称困惑你已久的?欢迎来评论区告诉Vicky哦,我们下次继续讲!
最近一段时间,英法在北约内部上演了一场相当吸引眼球的“夺位之争”。眼看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即将结束任期,英法都惦记上了继位人这个位置。
英国当然希望北约秘书长是自己人,为此力主让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继任北约秘书长。然而,法国对此极力反对,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下一任北约秘书长应由欧盟人士担任,而英国并非欧盟成员国。随后,法国的提议引来欧盟的广泛赞同
英法“北约掌门人之争”既暴露了英国和欧盟的矛盾,也再次暴露了英国和法国的冲突。英法明面上是传统盟友,但实际上均将对方视为死对头。法国以欧陆领导者自居,一心希望整合欧陆,而英国则始终奉行离岸平衡战略,必然与法国针锋相对。
长期以来,英法明里暗里互相较劲,生怕被对方压一头。 近几年来,英法也没少起摩擦,甚至一度发生军队对峙的情况。眼看法国在欧陆势大,英国相当紧张,不久前,英国将军蒂姆•雷德福指出,若英国不放弃削减军队规模,英国将在北约失去地位。
尽管英国早就走上下坡路,但始终不甘心沦落为三流国家,为保持其国际地位,英国相当卖力,不仅在欧洲大陆大刷存在感,还积极参与其他地域的国际事务。
然而,在欧陆,英法矛盾难以消弭,在其他领域,英国其实也被美国防备,最近发生的一件潜水器失联事件又暴露了英美之争。
18日这天,一艘美国深海潜水器在加拿大东南海岸水域失联,据悉,该探险潜水器搭载5人,意在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令人意外的是,白宫方面对此高度重视,当地时间20日,白宫方面宣称,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密切关注此事,拜登希望海岸警卫队继续参与搜救工作,且美国海军也处于待命状态。
但与此同时,英国也对搜救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日电讯报》20日消息称,为对搜救工作提供帮助,英国国防部批准使用远程遥控设备,以便将失联潜水器拖出深海。然而,美国却没接受英方的“好意”,没有批准英国加入搜救工作。
而且,英国首相发言人公开表示,英国已经准备好对搜救潜水器提供帮助,美国的拒绝简直是在打脸英国。
那么,美国阻止英国加入搜救工作目的何在?应该说,英美的矛盾虽不突出,却也不容忽视。
表面上看,英国似乎已经沦为美国的附庸,积极配合美国的各项战略。但在英国眼中,自己更像是借美国的东风成全自己,没少和美国“抢蛋糕”,从澳大利亚的核潜艇订单,到北极和中东的势力扩张,英美的竞争关系表现得相当明显,美国对英国也相当防备。
事实上,二战后结束不久,美国就是拆解英国霸权的最积极分子,美国与其说是英国霸权的继承者,不如说是英国霸权的争夺者,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英联邦成员国纷纷成为美国的忠实“小弟”,唯美国马首是瞻。
然而,英国不甘心自己的失落,还在积极尝试让自己的影响力回归。亲兄弟尚且明算账,美国早就把加拿大当作自己的后花园,在美国眼中,加拿大附近海域可以让美军畅行无阻,可不想接受被其他国家染指。
英国虽然准备的是英国深海测绘公司“麦哲伦”的救援小组,但既然得到英国国防部的批准,美国不得不警惕英国对自家地盘的意图。毕竟,作为英国的“继承者”,美国可最了解英国的手段招数。
再者,对美国而言,美国已经有意救援,没必要让别国插手,若是英国搜救成功,只怕有点拂美国面子。毕竟,衰退状态的美国对此可相当敏感。
文 | 趣史研习社
编辑 | 趣史研习社
●○前言○●
在殖民地时期,限制殖民地的贸易、税收和政治权利等,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和权益,在这种背景下,殖民地民众开始展开反抗和抗议行动,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对殖民地的不公政策,保障殖民地的自由和权利。
1773年,波士顿茶党事件爆发,导致英国政府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打压殖民地,引发了更广泛的反抗运动。
●○战争过程○●
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殖民地贸易税收来解决财政问题,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和剥削,使得殖民地民众生活变得更加困难和贫困。
对殖民地的政治权利进行了限制和剥夺,使得殖民地民众无法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对民主权利的要求成为了推动独立战争的重要力量。
殖民地民众对英国文化和宗教传统的排斥和反感,也是独立战争的重要背景之一, 这种情绪也促进了殖民地民众对独立的追求。
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财政、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英国殖民政策的不公和限制,以及殖民地民众的反抗和抗议,最终引发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战争期间,美国殖民地民众组织了军队和民兵,与英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和军事行动。
康科德战役爆发后,美国殖民地民众组织了军队和民兵,与英军进行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战斗。
这一阶段美军战绩较差,但在托马斯·潘恩等人的宣传和鼓舞下,美国民众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1776年7月4日,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正式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此后,美军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取得了萨拉托加战役等一系列重要胜利。这一阶段战争进程相对平稳。
1778年,法国宣布支持美国独立,成为美国的盟友, 但随后,美军在南部战场遭受连续失败,军力和物资供给受到严重打击。此时,美国得到法国的支持和援助,才逐渐重振士气,开始逆转局面。
1781年,美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击败了英军,形成了决定性的胜利, 之后,英军开始撤退,独立战争的胜利已经基本确定。
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事件。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促进了民主自由的发展和推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独立战争也奠定了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基础,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脱离欧洲殖民主义的国家,这对后来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独立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民主自由的发展和推广,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立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也促进了其他殖民主义国家的变革和独立运动。
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奠定了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基础,也推动了民主自由的发展和推广,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最重要的文书之一,它于1776年7月4日正式通过,成为了美国宣告独立的正式文件。
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可以追溯到1776年6月11日, 当时美国大陆会议委托一小组人起草一份宣言,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在大陆会议上通过,并于7月4日正式公布。
独立宣言包括了一个宣言和27个控诉,宣言主要表达了美国人民要求独立和自由的意愿,控诉则列举了英国政府对美国殖民地的不公和压迫。
宣言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人民的自由、平等、不可剥夺的权利、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意愿等。
这些思想不仅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
美国独立后的早期,美国政府采用的是《联邦条例》 作为国家基本法律文件,但由于其效力不足,经常引发政治和经济上的争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国会于1787年2月21日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各州派代表参加制宪会议,讨论制定一部全新的宪法。
制宪会议于1787年5月25日在费城召开,会议由乔治·华盛顿担任主席,各州代表就宪法的起草进行了多次磋商和讨论。
最终,在1787年9月17日,宪法正式通过并签署。宪法起草者们的智慧和远见,使得美国宪法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并被公认为人类政治制度中最为优秀的范本之一。
然而,在宪法的制定和批准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困难。一些州认为宪法赋予了联邦政府太多的权力,而且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更多的州支持宪法,宪法起草者们同意加入了一份法律文件,即《宪法修正案》,其中包括了10项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条款。
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辩论,最终在1791年12月15日,10项修正案正式成为了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美国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各州之间的政治利益和各种思想的碰撞。
但是最终,美国宪法为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为了世界政治制度中的一座丰碑。
美国政府最初实行的是联邦制度,即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间共同执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加强,尤其是在美国内战后。
现在的美国政治制度是一个总统制、联邦制的政治体制。
在政治上,美国不断扩大选举权,后来包括黑人、女性、18岁以上的年轻人和外籍移民在内的更多人群被赋予了投票权。
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三权分立,这是保护美国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上,美国最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经济开始向制造业转型,到19世纪中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之一。
在20世纪,美国又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服务业国之一 ,包括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同时,美国还是一个以创新和创业为主的国家,创造了许多全球领先的企业和科技成果。
建国后的美国经历了广泛的移民潮。
移民群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
这些移民群体的文化和传统在美国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美国的历史上,黑人、原住民、女性等群体曾经遭受了不平等和歧视。
美国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如南北战争、民权运动等,都是为了消除不平等和歧视而进行的,虽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挑战和争议。
美国建国后经历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美国政治制度的稳定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民主和自由的诞生地被视为是古希腊雅典城邦。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是一个政治、文化和哲学中心,其政治制度是古代民主制度的范例 。在雅典的民主政治中,所有自由男性公民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可以通过选举和公开辩论来参与政治决策。
除了雅典之外,古罗马共和国也是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源头。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是由两个共同执政的领袖组成的参议制度,这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制度中三权分立的先驱。
在近代,民主和自由的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扩展。
17世纪英国议会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导致了更广泛的民主和自由的实践。这些事件推动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其中包括法治、权利保护和选举制度等核心原则。
今天,民主和自由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寻求建立和加强民主制度,保护和推动人权和自由,以实现更公正、平等和繁荣的社会。
美国的独立和建国,对其他国家的民主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启示和影响。
一方面,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制度激发了其他国家对自由和民主的向往和追求,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浪潮。
另一方面,美国的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和经验,鼓励他们实行类似的制度和改革。
拉丁美洲的民主化浪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独立和民主制度的启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开始推进民主化和自由化改革,推翻了一些威权政权,建立了多党制和选举制度。
这些变革往往受到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同时也受到美国的监督和干预。
此外,美国的民主制度和自由价值也对其他国家的争取民主和人权的运动产生了影响。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南非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和苏联的民主运动都受到了美国民权运动和冷战时期的政治影响。
美国的独立战争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兴起,成为世界范围内民主化的榜样和引领者。
美国的民主制度不仅为美国自身带来了繁荣和稳定,也对其他国家推进民主化和自由化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导致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推动了国际秩序和平衡的重构。
●○总结○●
美国的崛起和建国,标志着欧洲霸权体系的衰落和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扩散。
独立宣言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成为了现代国际秩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美国的联邦制度成为了现代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模式之一,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宪政体制和地方治理。
总之,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建国是现代国际体系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其影响和意义远远超出了美国本土和美国历史本身。